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大幅改善,我们对口腔尤其是牙齿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其相关知识也越来越了解。但是我们当中仍有许多人了解得还不够全面,忽视了很多重要的问题。
32岁的高先生自觉是一个比较注意口腔卫生的人;他每天早晚刷牙,三餐后漱口,塞牙后也会及时用牙线清理。
但他最近发现自己有轻微的口臭,于是来到了医院的消化科,想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因近日工作上的压力和频繁地吸烟饮酒而患上了胃病。
但经过医生一系列的检查,高先生的肠胃并无大碍,限制烟酒和注意休息即可。医生建议高先生去口腔门诊检查一下,口臭也许是口腔健康出了问题。
高先生有些摸不着头脑,他自觉平时很重视牙齿的清洁,怎么会得口腔疾病呢?但治病心切,他还是来到了口腔科。
大夫用口镜为高先生进行了探查后告诉他,他的牙齿内侧有很多结石,甚至还发现了蛀牙,这些就是他口臭的原因。
高先生十分震惊,明明他一直都有认真地刷牙,为什么还会长结石呢?
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也有这样的疑问,牙结石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一、牙结石是如何形成的?牙结石其实是用肉眼几乎无法看清楚的一种物质,医生也需要借助口镜才能准确地观察;介绍它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另一种物质,即它的“前身”――牙菌斑,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牙垢。
我们吃饭时,食物在我们的口腔里经过咀嚼和搅拌与唾液充分混合,变成易于我们消化的糜状物。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残渣残留在我们的口腔里,在牙齿的表面和缝隙中,如果未被及时地清除,就会逐渐生成一些细菌团块。
这些细菌团块软且还未被矿化,不能被中度硬水所清洗,且我们口腔适宜的温湿度和剩余的食物残渣也为它们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于是这些细菌团块黏附在我们的牙齿表面、牙齿之间和其他口腔的硬质结构上,越来越多,就形成了牙菌斑。
牙菌斑的形成让细菌在我们的牙齿定居找到了可乘之机,长此以往,牙菌斑还会在唾液钙的作用下发生钙化,形成牙结石。
研究证实,牙垢和食物残渣若未被及时清除而与唾液混合在一起,只需要短短1天的时间,就会成为牙结石。
作为牙菌斑的“进化物”,牙结石类似于一种矿物质沉积在我们的牙齿表面和牙齿之间,沿着我们的牙齿底部继续钙化。开始是乳白色或黄白色的较为柔软的物质。
但久而久之这些结石会变得越来越硬,就像石头一样,黏附在我们牙齿的根颈部。一旦发展到此种境况,再仔细地刷牙也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