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年度目标都定得不好,很多老板都为此烦恼。有的企业是定目标没有依据,靠老板拍脑袋,老板心里也没底,随手拍一个,准不准只有天知道。有的企业是依靠财务或运营部门的预测来定目标,但业务部门通常不会认,并且会强烈质疑,老板不得不介入调停,最后弄出一个妥协的目标。更多的企业是上下拼命拉锯,老板想定高,业务部门想定低,因为定高了达不到就会影响奖金,两边激烈博弈,博弈来博弈去,要么是老板把目标强压下去,业务部门极不情愿地执行,要么是业务部门成功瞒住了老板,糊弄他接受了一个较低的目标。但不管怎样,都是公司输了,目标定好了明明能做到100分,结果只能做到50分。
上面这些问题,标杆企业如华为都完美解决了,它们不仅目标定得比较准,比较有依据,甚至下面主动提出更高的目标,老板反而要往下压,这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一起来解析。
01目标定好的前提:1、建立正确的目标认知:
正确的认知,是设计好年度目标的前提。很多公司对年度目标有着错误的认知,比如年度目标是用来奖惩的,是要考核挂钩的等。当他们带着这种认知去设计目标时,自然会产生错误的结果。相比之下,标杆公司对目标的认知大不同:
1、目标不是用来讨价还价的,是用来选人用人的:
目标的设定不是为了进行谈判或妥协,而是为了评估和选择适合的员工和团队,谁能完成目标,谁就上。目标是高还是低,谁也说不准,讨价还价毫无意义,与其无谓地争执,不如把精力用在完成目标上,把资源投在能完成目标的人身上。
2、目标不是被资源限制的,是用来激励人心的:
目标设定不是先看有多少资源,而是抛开资源先看想要达成多大的结果,要胆大包天,设定挑战性的目标,激发员工的动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只是从资源出发,有多少资源做多少事,这样的目标不要也罢。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目标必须定得高,定得有激励作用,这样才可以驱动员工超越常规表现,追求卓越,从而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成果。
3、目标不是用来奖惩结果的,是用来牵引执行的:
目标的作用不是简单地作为绩效评估和奖惩的依据,而是为了指导和牵引日常的执行和管理。这有助于创建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工作环境,确保每个行动都能为组织的目标服务,从而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
4、目标不是用来定义产出的,是用来做好计划的:
目标的设定不是为了明确规定最终的产品或服务,而是为了指导如何制定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的详细计划。这强调了计划编制的重要性,确保每个步骤都经过精心设计,以支持目标的实现,避免盲目行动。
5、目标不是用来做预算的,是用来做好资源匹配的:
目标设定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制定预算,而是为了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以支持目标的实现。这确保了资源与需求之间的有效匹配,避免浪费,同时也能最大化资源的使用效率。
眼界决定境界,认知高了,行动才对。
各位读者朋友不妨对照一下,看看你们公司、员工对目标的认知是怎样的,哪些正确,哪些有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做好目标的分类:
目标需要分类,是因为目标本身存在不同,应当区分,以便针对性地设计和管理。经典的平衡记分卡BSC理论,将目标分为四类:财务、客户市场、内部、学习成长,并形成财务与非财务、内部与外部、长期与短期、结果与过程等平衡。任总在此基础上,将目标简化为两类:
1、多打粮食类目标:包括收入、利润、现金流、周转率等经营成果,主要对应BSC中的财务和客户市场维度,指向短期经营多打粮食。
2、增加土地肥力类目标:包括战略项目、重点山头攻克、人才储备、体系建设等战略性任务,主要对应BSC中内部建设、学习成长维度,指向长期增加土地肥力。
如果不习惯任总的土话,也可以将多打粮食类目标称为经营类,增加土地肥力类目标称为战略类。再另外加上内外合规类目标,就构成了华为的3类目标:
任总这样分类,抓住了BSC关于平衡的理论精髓,实现了关键平衡,如长短平衡、财务与非财务平衡,同时更加精简、通俗易懂,降低了设计难度。
3、建立正确的目标设计逻辑
上图展示了华为制定目标的基本逻辑:
- 瞄准机会
- 以机会定目标
- 以客户为中心、发挥自身优势定策略和行动
- 为行动配置资源(钱、人、物)
- 以业绩目标和业绩结果定激励
这是非常合理的逻辑,当大家都一起关注外部机会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着怎么抓住机会,怎么增长,而不是内部博弈。很多公司过于关注内部,关注眼前,有多少资源,就做多少事,陷入了可怕的内耗。GE韦尔奇对此深有体会,多年来,GE都是上下博弈的方式制订目标,制造了太多的“虚伪的笑容”。
韦尔奇深感此种方式的弊端,在就任CEO后,他改用一种新的预算机制,不再聚焦于组织内的争斗,也不是瞄准虚构的目标,而是打开窗户,关注外面的世界。他强调:我们应关注如下两个问题:1、如何超越去年的业绩?2、竞争对手在做什么,如何战胜他们?这样,大家就会把注意力放在这两个问题上,关心外部世界的机遇与困难。上下级将共同确立一个增长目标,不是谈判,也不是强迫,而是一个关于明年工作的“运营计划”,充满了创意和灵感,确立了大方向,而作为目标的数字也是双方共同认可的,或者说,那是一个所谓反映“最大努力”的目标数字。
各位读者朋友,不妨审视一下你们公司的目标制订逻辑,看看是不是也落入了类似陷阱,如果是,就像华为这样来调整。
02年度目标的制订:年度目标需要有效承接战略。在目标制订前,公司需要制订指引。例如华为,每年会针对年度经营计划BP(包含目标)制订指引,包括:产业目录及销售目录,投资组合、研发费用口径与原则、经营管理规则等,从战略意图层面明确最高层对目标的期望和指导性原则。
年度目标从构成来讲,分为指标和指标值两部分,一般先提炼指标,再设定指标值。提炼指标的方法多样,网上介绍的较多,本文不再赘述,其总体原则就是“要什么、考什么”:你需要公司做成什么样,就设置什么样的指标。对于经营稳定的公司来说,每年的“多打粮食”指标相对固定,无外乎收入、利润、ROE、现金流、ITO、DSO等,“增加土地肥力”指标也无外乎客户关系、市场拓展、流程建设、组织发展、人才梯队等,比较容易设计。即使经营变化较大,但如果想清楚要什么,也比较容易设计指标。难的是设计目标值,例如收入到底定多高,因为攸关考核和奖金,往往成为扯皮拉锯的焦点,本文重点即对此展开。
1、多打粮食类目标的生成
年度目标中,首先需要生成多打粮食类目标,再生成增加土地肥力类目标。多打粮食类的指标容易设计,难的是指标值,需要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再进行评估决策,华为等标杆公司从3个方向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