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
“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心态,是命运的舵手。
以下9个修炼法则,如果我们坚定地执行下去,也一定会养成强者心态。
01
哈佛心理学者刘轩在TED演讲时,提到了他的一个朋友艾伦。
艾伦创立过网络公司,学过开飞机,还在美国驻外大使馆做机密工作。
如今又在写一本小说,准备出版。
刘轩问他为何每一件事都能做好,他说:“在做每一件事前,我相信我能做好它,然后开始行动。”
生命的质量,来自心灵的力量。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些大咖、牛人,往往由内而外散发着一种自信。
无论撞了多少次南墙,他们毫不怀疑自己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来。
其实这不是玄学,一个人相信什么,未来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天使投资人李笑来在读高中时,大伙在讨论以后要赚多少钱时。他一点都不怯地说:“怎么也得1000万元吧!”
那可还是“万元户”的年代,大家纷纷嘲笑他的不切实际。
然而多年后,李笑来抓住了区块链和知识付费的两波机会,赚到了很多个1000万元。
但反思过往时,他这样说道:
“我今天的成就远远不及孙正义,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当年在起点上我就远不及他‘狂妄’?虽说这‘狂妄’我不一定做得到,但换一种朴素的说法,想到才能做到。想都没想到,又怎么能做到?”
心之所想,即为命运。
你坚信阶层固化,那么你注定沉沦底层无法翻盘。
你无畏无惧地认为自己能有所成就,自然会慢慢抵达你心之所向之地。
02
二十几岁时,我做一件事之前总喜欢到处宣扬。
要开始减肥瘦身了,先发个朋友圈;要发展一项副业,嚷得每一个朋友都知道。
可慢慢地,我发现人生不需要太多观众为自己呐喊助威。
我们与其大张旗鼓地向外界宣告自己的追求时,不如悄悄努力,用结果惊艳所有人。
作家海漄是继刘慈欣、郝景芳之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作家。
很多人至今对他知之甚少。
他白天埋头于金钱与绩效的计算之中,晚上就关起门来静静地写作。
其实,海漄是生活在深圳的一位金融工作者,并非职业作家。
他的同事没有谁知道他在搞科幻创作。
坚持了快10年,海漄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弱者喜欢虚张声势,强者大多数不动声色。
别人不关心你的努力,你的努力也不需要人尽皆知。
悄悄地努力,别声张,别矫情,你暗地里吃过的苦,都会在某个不经意时刻给你惊喜的。
03
作家陈忠实在已经40岁这个不惑的年纪时,却活得异常不安。
那一年,路遥的《人生》已经发表,并且获奖。
当陈忠实连夜读完那部13万字的小说,“一下子身体瘫软,从自信中跌入到自卑。”
此后的几年里,陈忠实总是关心路遥新书的进展,发现路遥新作不断,他就越发痛苦。
后来的陈忠实发现:如果自己总是盯着路遥的进度,就什么都做不好。
于是,他决定屏蔽一切消息,潜心写好自己的书,六年后,《白鹿原》成功问世。
越关注外界,内心越会失序;在乎别人越多,活出自己就越难。
所谓成熟,就是越来越清楚别人的事和自己的事。
不轻易干涉别人的生活,不过分探究别人的世界,把时间和精力还给自己,我们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