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处纵坡度怎么计算,竖曲线中设计坡度值怎么算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5-04-25 11:27:54

三《标准》、《规范》对平均纵坡要求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第4.020.条第3款规定了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越岭线纵坡设计时的平均纵坡指标。即纵坡设计应同时满足“相对高差指标”的要求和“任意连续3km路段”的要求。这里《标准》的程度用语是“不应大于”,属于严格级别。

曲线处纵坡度怎么计算,竖曲线中设计坡度值怎么算(13)

但是,《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第8.3.4条虽然条文规定的内容与上面《标准》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对“任意连续3km路段”平均纵坡的要求的程度用语却是“宜不大于5.5%”,属允许稍有选择的级别。

曲线处纵坡度怎么计算,竖曲线中设计坡度值怎么算(14)

由于在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中,平均纵坡是非常关键的控制性指标。请问,《标准》和《规范》在“任意连续3km路段”平均纵坡要求上,为什么出现了用词差异?在具体项目中,该如何执行呢? 望释疑!

专家回复:

关于“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指标要求,《标准》和《规范》在程度用语上是不同,但这却是一个解释起来比较拗口、复杂的问题。如果你关心和纠结这个问题,请您耐心阅读以下回复吧。

1)最大坡长指标可以突破吗?

首先,在之前版本的《标准》和《规范》中,对于低等级公路的平均纵坡,同时提出了两个控制指标,前者是从“相对高差”(简称为“条件1”)角度要求的,后者是从“任意连续3km路段”(简称为“条件2”)角度要求的。虽然条件1和条件2是并列的,且要求同时满足,但实际上,条件2往往比条件1来得更为严格(即要求的纵坡更小)。请参阅下面的示意图。

曲线处纵坡度怎么计算,竖曲线中设计坡度值怎么算(15)

2)适用的范围不同

如上图所示,在基本相同的平均纵坡数值前提下(对应低等级公路项目的特点,5%和5.5%对方案的影响是很少的),条件1和条件2影响和控制的范围是不同的。条件1按照以5%的纵坡和高差500米测算,其控制和影响的范围可以在10km以上。应用条件1,在具体项目中,设计人员可以在10km的范围内,根据地形条件变化,让陡者更陡,缓者更缓,灵活性相对较大。

而条件2则要求在上面10km范围内,任意3km的平均纵坡不大于5.5%。以上面的示意图为例,虽然整段(10km)纵坡设计可以满足条件1,但却可能没有满足条件2。由此可见,条件2实际上比条件1来得更严格,要求的平均纵坡值更小。

3)存在一定的逻辑矛盾

当这两个并列的限制条件均为“应”的严格级别时,那么,最终实际上发挥控制性作用的必然只是条件2了,即“任意连续3km”的规定。这也就意味着条件1—“相对高差”的规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所以,早期版本中《规范》关于平均纵坡的并列性要求,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但从《规范》第8.3.4条提出的针对性和出发点上,条件1显然更为贴合越岭线设计等实际情况与需要,因此,为了提高条件1的适用性,应当降低条件2的严格程度。于是,经过讨论,新版《规范》对条件2的程度用语应从“不应大于......”修订为了“宜不大于......”。

4)全面理解平均纵坡指标要求?

结合前面对最大纵坡、最大坡长和平均纵坡等指标来源和适用条件等的解释说明,我们可以这样完整的理解《规范》第8.3.4条:

条件1,即“相对高差指标”的要求,应视作指导越岭线路段的局部路线纵坡设计时的基本控制指标。具体就是在结合地形进行展线、定线时,首先按照条件1的平均纵坡值进行一段段的试坡展线、定线。通常,这个过程可在地形图等高线的基础上,通过CAD软件的“试坡展线”功能来逐段操作完成。

曲线处纵坡度怎么计算,竖曲线中设计坡度值怎么算(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