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碱危害,食用碱的十大功效

首页 > 生活常识 > 作者:YD1662022-12-02 05:01:59

这周就是端午节,一名年仅5岁的男孩,误喝碱水粽的碱水,才喝一口约5c.c.,男孩口吐鲜血,送医急救后,食道已出现严重灼伤。儿科急诊医生呼吁,碱水粽的碱水最好连放冰箱都不要放,剩下的建议直接倒在水槽丢弃,避免任何可能被误食的机会。

食用碱危害,食用碱的十大功效(1)

强碱只要误食一口,大部分的食道没救了。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后,仍有3到5例的误食碱水粽的碱水病例,每起病例都需要长时间的康复。

该男孩一送到急诊不断吐血,检查食道已有长达5公分食道紧缩,黏膜组织完全溃烂,须立即接受食道扩张术,预计男孩最近几个月都没办法正常进食,最后也只能恢复原先7到8成的功能。

碱水粽的碱水大多属于高碱性水,PH值大多都大于11以上,过去会发生误食,大多是误将碱水认为是一般饮料,或是孩子的口服药水,以正常人一口的饮水量30c.c.来看,就就足以让口腔黏膜、食道、胃、十二指肠严重溃烂,特别是食道,受伤后食道黏膜组织开始结痂,使患者无法正常饮食,连喝液状食物都感到痛苦难受。

误食碱水粽的碱水或是其他的碱性溶液,建议立即就医,千万别催吐,以免造成食道二度伤害,甚至还可能因此呛到,不良物质跑进肺部形成肺炎。

误食后,也不能大量喝水稀释或喝牛奶解毒,除会造成小孩想吐外,碱性溶液接触到其它液体可能会导致高温,也会对消化道再次伤害。

避免误食事件再次发生,碱水粽的碱水用不完最好直接丢弃,别因为节省,增加伤害家人的风险。

误食中毒事件多发生在6岁以下的孩子,口腔期孩子最常见,通常用嘴巴、口腔和舌头来得到本能满足,最常发生意外的地方不是在外面,而是在家中。而不管误食地点在哪,任何物品都可能造成儿童误食。

其中,电池、玩具零件更是误食的常客,曾有孩子因为误吞电池,最后只能通过内视镜取出,若是太晚发现,后果实在不堪设想。而误食*虫剂或碱水的孩子,这些孩子即使渡过危险期,后面还有许多后遗症将会陪伴他们一辈子。

预防孩子误食8方法

由于孩子好奇心旺盛,加上有的小零件或电池远看真的很像小饼干,孩子不易分辨,往往随手一抓就往肚里吞,最后只得就医取出,这边也提供以下8种方法,提供给爸妈参考。

1、确认环境安全

爸妈应确保任何孩子可伸手触碰的地方都是安全的,像是柜子、电视、儿童床等。

2、存放好药物

所有药物或保健品应放在高柜或不易开启的安全瓶中。另外,儿童用药由因为气味芳香,因此也应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每次用完也应立即放回原处。

食用碱危害,食用碱的十大功效(2)

3、避免在儿童面前服药

避免在年纪较小的孩子面前吃药,以免引起模仿。

4、确认药物数量

大人服药时应默数数量,若有掉落要确实找出并丢弃。

5、谨慎处理过期药物

过期或未用完的药物应妥当处理。

6、确实收好危险物品

清洁用品、*虫剂等化学药剂应存放在锁柜。另外,若突然有事应暂缓手边工作,并先将正在服用的药物或整理家务的清洁剂收好再去,许多误食事件都是在此时发生。

7、勿用食品容器分装有毒物

切勿用食品容器分装有毒的液体或粉末,例如:碱水粽的碱水、农药,误食导致食道灼伤,甚至死亡。

8、确实收好零碎物品

所有可能误食的物品应放在儿童无法开启的锁柜中,例如:曲别针、图钉、磁铁、硬币、瓜子、绿豆、花生。

当孩子误食,第一时间这样做

若是孩子不慎误食或疑似中毒,请爸妈依照误食状况遵照以下方法,但若是无法确定自己能否处理,应直接拨打120送医。

状况1:吞入异物→移除、避免催吐

若是孩子不慎吞入异物,首先要先确认该物品为何,若是用肉眼就可看见位于口腔的物品,那么可立即移除;但如果看不到,则不管是哪一种物品都不建议催吐,并且应尽快送医,因为若孩子吞下的是有机溶剂,在催吐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吸入性肺炎,若是碱水粽的碱水则可能造成二度灼伤。

状况2:确认噎到→拍背压胸或哈姆立克法

噎到状况有两种,第一种是若吞入的异物卡在上呼吸,造成阻塞或窒息,而且也无法发出声音,那么可以利用拍背压胸或哈姆立克法,将异物借由肺部气流或腹压喷出。

第二种是可以发出声音,但呼吸有咻咻声,那么异物应该未完全阻塞,或卡在下呼吸道,应尽快就医取出。

状况3:不确认物品→尽速就医

第三种则是不确认孩子吞入的物品有无危险性,建议先询问孩子吃进了什么,同时将残余部分或可疑药物和药物包装包好,并且尽速送医,到医院后应提供给医护人员参考。

食用碱危害,食用碱的十大功效(3)

若是玩具的残余零件,可帮助医生判断能否在X光片中看到;若是药物包装或说明书则可以提供医生正确药名,甚至是中毒处理方法。

最后也提醒爸妈,除了将预防方法学起来外,平时也该注意孩子的状况!当孩子有异状,像是呼吸困难、手紧抓着脖子、说不出话、脸部胀红、嘴唇发紫、剧烈咳嗽等,都是误食或中毒的征兆,应该立即停下手边工作查看,才能确保宝宝安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