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温小常识朋友圈温馨提示,防暑降温别踩这七个陷阱

首页 > 生活常识 > 作者:YD1662024-03-10 23:38:27

楚天都市报6月14日讯(记者郑晶晶 通讯员马遥遥)建筑工人卢师傅在户外工作1小时后,出现极重度中暑,送医后被诊断为热射病,体温高达41.1℃,所幸经过对症处理转危为安。急诊专家表示,夏季中暑时间多集中在每天12时至16时之间,大家须牢记“夏日防暑30字口诀”。

40岁的卢师傅在黄陂一处工地工作,6月12日下午3点,他在工地上工作一个小时后,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地失去知觉,一旁工友们赶紧将他抬到阴凉处,发现他身体发烫,随后赶紧将他送往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救治。在急诊科,医生诊断卢先生是暴晒引发的热射病,属极重度的中暑,体温高达41.1℃,随即进行了体内体外降温、药物治疗、补液等对症治疗。幸好及时处理,卢先生转危为安,目前康复状况良好。

该院急诊科主任艾芬介绍,该患者是今年入夏以来该院收治的第一例中暑患者。中暑是指由于高温或长时间热辐射作用,使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发生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头痛、呕吐、大汗、浑身无力及行走不稳等,重症还可昏迷甚至死亡。热射病就是极重度的中暑,在医学教科书上,热射病死亡率高达90%。

艾主任提醒,中暑应以预防为主。中暑时间集中在12时至16时之间,市民应尽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下的时间,倘若工作需要则应采取通风、防晒、及时饮水和休息等防暑降温措施,外出时最好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市民可牢记“夏日防暑30字口诀”,帮助更好地防暑。

>>>夏日防暑30字口诀

1、暴晒别出门:为避免中暑,老年人尽量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间少出门,户外活动尽量选在阴凉处进行。

2、外出要打伞:出门应准备好遮阳伞、帽子、扇子、毛巾等,老年人外出最好要有家人陪伴,出远门时要带上“十滴水”“仁丹”等急救防暑药,以备不时之需。

3、不渴也喝水:高温天气下,“三高”患者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不渴时也要常补水,一日三餐都配点稀饭或汤。

4、温度别极端:回到家里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太低,出门前提前10分钟关掉空调,等适应外界温度后再出去,避免一冷一热使人体血管尤其是脑血管反复收缩发生意外。

5、饮食加点苦:夏天除了多吃芹菜、百合、西红柿、黄瓜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还要适当吃点苦瓜、龟苓膏等苦味食物,有助利尿祛湿、消炎退热。

6、大汗后当心:有过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家属要时时观察其表现,如果发现头晕、头痛、半边肢体发麻、全身疲乏无力等,可能是“热中风”前兆,要及时送医抢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