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首席记者:孙虎彪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一睁眼,就无时无刻不被信息的洪流淹没。
想要不随波逐流,失去自我,就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放弃独立思考,成为没有思想的傀儡,也终将失去生活的乐趣。
叔本华说过:“每个真正独立思考的人,在精神领域内全然是位君主。”
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也许不一定是最厉害的那个,但他一定是有魅力的。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做你自己人生的主宰。
本文结合稻盛先生著作《京瓷哲学》、《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企业经营的手法》、《利他的经营哲学》、《斗魂》中的精彩片段,希望阅读后能对您有所裨益:
一、什么是独立思考
1、如何理解独立思考?
所谓独立思考,通俗来说就是以自己的思考为依据,而非人云亦云。
独立思考,是“思考”与“独立”的组合部分。获取知识前每个人就需要拥有“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的两大用途分别是“自我认知迭代”与“解决外部问题”,这两者都是理性思维。
独立思考,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这里的“独立”,说的是自己独自完成而不是盲从。
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事物,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判断是非善恶,提出符合实际的见解,这就是独立思考。
2、稻盛先生的“独立思考”
从创业伊始,我就一直“在没有航海图和指南针的情况下在茫茫大海中航行”。
不仅是企业经营,社会生活也好,人生历程也好,我时时迈步在全新的道路上。
大学毕业后,由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最后进入了一家制陶公司,从事的是产品研发工作。可我既对制陶行业不甚了解,也没有专家在旁指点。
结果只能怀揣着不安,一步步地自己摸索。我常常这样比喻这种状态。
“我走在一条根本算不上路的田间泥泞小道。只要脚下稍微一滑,双脚就会陷入泥里,还会时不时被突然冒出来的青蛙和蛇吓一跳,但我仍然坚持一步步地前行。侧目望去,一条铺设好的道路就在那里,路上人来车往。如果我也走那条路,肯定要轻松得多。”
所谓“铺设好的道路”是指专家提供的既有方法,或者说大家都在走的路。
“但我不打算走那条铺设好的路,人们穿着鞋子,轻松地走在平坦整洁的道路上。我却宁可脱掉鞋子,光脚前行。夏日炎炎,倘若光脚走在水泥地上,反而更难受,我认为田间小道更适合我。研究人员必须开发出全新产品,如果走在人来车往的道路上,势必无法获得新发现。既然如此,还是青蛙和蛇时常出没的田间小道更有乐趣。因此,虽然我满脚是泥,但仍毅然前行。”
大学毕业后,过了两三年,我开始抱有上述想法。
一边在脑中浮现上述情景,一边想:“可能我一辈子都要做个开拓者,走在人迹未至的险路上,这是我的使命。”
这样的“田间小道”当然没有道路标识,完全像是在没有航海图和指南针的情况下航行大海。
在泥泞的田间小道行走,搞得满身是泥。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前方出现了小河。但不知道河水有多深,搞不好会溺水而亡。于是心生迷惘。
应该绕开河吗?左转还是右转?抑或直接蹚过河水?这种情况逼得我不得不做出判断。
如果是“前有来者”的路,势必有道路标识,但人迹未至的道路是没有这种标识的。只能靠自己审视情况,在独立思考后做出判断。
技术人员亦是如此,在遇到研发瓶颈时,往往会感到迷惘。这时,如果求助于专家,便会得到相应的指导和点拨。可如果按照专家的建议行事,就等于是在步人后尘。
倘若对此不满足,就只有不求指教,独立思考。
二、为什么要独立思考?
1、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
人生与经营没有范本可循,即便是同样的生意和人生目标,每个人和每家公司所走的路也各不相同。
有的走在田埂上,却由于脚下一滑而掉到水田里,于是干脆在田里走;有的选择铺好的水泥路,但却走在路边上。
虽然目标相同,但选择的道路千差万别,因此途中遭遇的困难也有所不同。
正如释迦牟尼佛祖所开示的那样,归根结底,人生是一个人的旅途,只属于自己,而不属于他人。
不管一个人拥有多么好的孩子、父母或配偶,人生仍然是一个人的孤独旅程。人们独自出生,独自死去,无人陪同。
企业经营也与之类似,应该依靠自己。可有的企业家却常常问别人:“怎样才能把企业办好呢?”
如果抱有这种依赖别人的态度,不管是人生还是经营,都不可能顺利。
2、不独立思考,就无法达至真理、开拓创新
在进行创新、探寻真理时,唯一能信任和依靠的是自己。
而是否能够成功,则取决于自身的基准:心灵。心灵必须具备平衡的特质,必须兼有相对立的极端两面。
京瓷创立伊始,我对企业经营一窍不通,处在摸爬滚打的阶段,于是想到基于做人基本的原理原则来运作企业。
而对于创新,我也有类似思考,我认为创造与创新不可“向外求”,即不可拘泥于外部或他人的基准,而应该“向内求”,以自身为基准。
比如技术研发,因为是要做成别人还未做成之事,所以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进。
此时,比起专业知识和经验,当事人的心态和心境其实更为重要。
在进行创新时,所有基准皆取决于自身。但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99%的事物都不是完全基于自身意志的。社会的风潮,他人的看法……这些都成了我们做出判断和决定的基准。
换言之,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完全以自我为尺度”的生活方式愈发困难,以他人的尺度为基准,乘上大众所铺设的“价值轨道”。
这样的生活方式要轻松得多,因此很容易让人习惯。
偶尔尝试以自我为尺度思考问题,却不愿成为异类而被人讨厌或排斥,于是倾向于“向外求”,以他人或主流为基准,绝大多数人都会在潜移默化中选择这种活法。
但若要进行创新,就必须独立思考及判断。唯有相信自己,唯有以自身为基准。
可见,创新犹如发现真理,应该以自身为基准,即以自己的心灵为基准。此时,心灵的境界便显得至关重要了。
3、不独立思考,就会受限于常识
所谓常识很容易束缚人们的头脑,尽管我这么说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我并不是说要从一开始就否定常识,问题在于,本来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的“常识”,被当成了永远正确的东西,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不被“常识”捆住手脚,透视事物的本质,不断通过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非常必要。
凡事都不追究本质,只是跟随所谓的常识,那么就不需要自己负责思考判断。
或许有人认为,只要随大流,与别人做相同的事就没有什么风险,因为不是什么大问题,更不必特别较真,不必那么深入地思考。
但是,只要经营者有一点这样的念头,人生和事业就不可能顺利。
所以,不管多么细小的事情都要追溯到原理原则,彻底地思考。
这或许伴随极大的劳力和辛苦,但是,只有持续地独立思考,人生和事业遇到问题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1、找到自己的活法,以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思考事物的起点
我会把京瓷哲学作为心中的指南针。或许有人觉得京瓷哲学与研发工作风马牛不相及,但它的确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思维方式。
我常常说:“探求‘作为人,何谓正确’是京瓷哲学的原点。”即便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也必须思考“何谓人之善举”“何谓真正利他”。
不管是企业经营,还是研发工作,我都以“是善还是恶”“是利己还是利他”为基准,进行思考判断。
从我一路走来的经验来看,这种方式从未出错。镇定心绪,排除杂念,以纯粹的心境独立思考自己应该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