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发展,从短诗开始,短诗又从四言诗歌起源。其中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后续会写关于《诗经》的文章)。
所以,诗歌因其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朗朗上口,易于传播,成为世界各民族文学的起点。
英语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从形式上和含义表达上来说,越简单的语言,越利于大众学习和文化传播。
- 为什么是宋朝流行词,明清流行小说?
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精华。
诗歌,说到底,还是以文字为载体。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就算不考虑平仄、韵律、内涵和艺术性等,它的排列组合也不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可能会经常觉得文字语句或者音乐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绘画艺术更加自由丰富,且没有“见顶”一说),何况诗歌还必须要考虑到上面几点。
所以对结构和韵律有严格要求的格律诗到了中唐时期,形式上的挖掘空间已经很小了,所以格律诗开始向“杂言诗”发展,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诗的代表作之一。诗歌从四言到五言、七言,再到杂言,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宋词的到来,也就顺理成章。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这首菩萨蛮,不是宋代词人,而是唐朝诗仙李白所作。说明在唐朝时期,诗歌繁荣发展的时候,就已经有诗人开始探索诗歌更加多面化,更加自由的表达形式。
宋词向戏曲小说发展的轨迹和唐诗有类似的地方,这里不做论述。
上面只是简单的从形式上来分析,但是任何时代的任何艺术,都不能简单地用表面上的形式来研究发展历史,还要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
政治上,明清两国,对外施行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政策(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探索新大陆有本质区别,郑和是为了宣示大明皇权),对内施行文字狱和以“程朱理学”为主要指导思想的公务员考试——科举,限制了文化发展。既然没有什么发挥空间,文人在艺术创作上就需要“另寻他路”。文化活动也从吟诗作词向底层群众靠拢。于是,接近白话文的戏曲、小说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