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第一章第2个主要内容,呼兰河传七个章节主要内容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6-08 00:21:22


胡家的三个女人可以说,在生活中是很好的演员。


然而小团圆媳妇只有12岁,她不会演,这是她悲剧的根源。


她只有12岁,胡家人可以在她的年纪上作假到14岁,可是她没有能够演出呼兰河需要的女人形象。


当她被打了以后,她并不老实,还会哭闹着要回家。


……


也因此这样,呼兰河的看客就会小团圆媳妇有了判定:这个姑娘不知羞,也因此他们认为,这个姑娘早就应该打了。


书中也写到了这样的场面:


邻居左右因此又都议论起来,说早就该打的,哪有那样的团圆媳妇一点也不害羞,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得风快。


而到后面,当小团圆媳妇被胡家各种折磨的时候,看客们不但没有阻止,反而推波助澜,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早就对小团圆媳妇有了判定,所以小团圆媳妇遭受的一切都是活该。


中国人流传很多谚语,类似于“三岁看到老”,这些谚语都反映着中国一个传统:凭着一个细节去判断人,凭着自己的经验去揣测人。


在书中,没有一个人试图去了解真正的小团圆媳妇,甚至了解小团圆媳妇真实年纪、为小团圆媳妇辩解她不是妖怪的,只有书中的“我”——一个儿童做到的。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提到了“我”几次和小团圆媳妇说话,每次接触到的形象都是一个朴实的12岁女孩的形象。可是在别人的嘴里,小团圆媳妇却被无情妖魔化。


其实国外也有这样的故事,加缪《局外人》曾经就写了一个普通职员因为在母亲去世后没有哭泣,而被其他人先行判断冷漠,最后判处死刑的故事。


呼兰河传第一章第2个主要内容,呼兰河传七个章节主要内容(5)



往往这样的人,反而没有资格去辩解。


就像小团圆媳妇,她尽管有嘴,但是呼兰河的看客已经将她判定为了不知羞,到后面又共同将她判定成了妖怪。


她根本没有资格为自己发声。


其实小团圆媳妇一直都试图努力地去说什么,隐瞒年纪的时候她会告诉“我”真实年纪,挨打的时候她会说她要回家,到最后她躺在床上气息奄奄的时候,她还会说她不知道辫子怎么掉下来的,并不会承认自己就是妖怪的事实。


但是所有人的判断,让小团圆媳妇无法去反抗。


萨特曾经有一句话说“他人即地狱”,也就是说别人对一个人的看法回去左右一个人的选择甚至是结局,人永远无法去表达最真实的自己。


只有顺着其他人目光,去演一个外人眼中的人,这才是能够活下来的真理。


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开端,正是来源于她没有根据外人的眼中去老实表演,她一直试图说出内心真实想法,而这些真实被外人全部异化成了她是“妖怪”的证据。


封建制度、人们的冷漠都不是小团圆媳妇悲剧的开端。


看客们对于小团圆媳妇不假深入了解,就暗自下定论,导致小团圆媳妇陷入了一个“他人的地狱”里,这才是看客们的最大罪过。



2.看客二重罪:动物凶猛


如果说,看客的第一罪过是定义,第二重罪则是他们的愚昧以及愚昧所展现出的动物性。


通读过《呼兰河传》的人,大多都可以读到小说中所写的“看客”的冷漠,这种冷漠不是关于别人的,而是只关乎于人的。


萧红曾经用了一整章去写呼兰河的人麻木,不论是死了独生子的寡妇还是打死了一个人的染坊,似乎都不太会牵动呼兰河人的心思。


而在小团圆媳妇的故事中,萧红无异于又将“麻木”强调了出来。


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看客是最为麻木的群体,有多麻木?


呼兰河传第一章第2个主要内容,呼兰河传七个章节主要内容(6)


小团圆媳妇家跳大神,呼兰河的人们过来只顾着凑热闹看,却不在乎小团圆媳妇的死活。


小团圆媳妇被洗三次热水澡,每次她都被热水烫得乱跳,可每次“看客”只想把她重新压回水中,直到人不行了,他们才救人。


可是小团圆媳妇下次再到热水中的时候,他们依旧像看好戏一样把她压进热水中。


哪怕是最后小团圆媳妇去世了以后,大家也只念叨着席上的酒菜如何如何,根本没有对逝去的生命存在哪怕一点的敬畏感。


呼兰河传第一章第2个主要内容,呼兰河传七个章节主要内容(7)



而且在萧红的笔下,这群看客有一些共通点:卑琐、没有什么文化,只求着自己能够过好日子。


而这群人因为疲于奔命,所以他们生活中的乐趣极其之少,小团圆媳妇的生死对他们来说,等同于看戏。


将生死等同于看戏,这一现状不仅出现在《呼兰河传》中,也出现在了现实里。


当年“戊戌变法”失败之时,谭嗣同放弃逃跑机会,企图用鲜血唤醒民众,可惜当民众看向谭嗣同的时候,仅仅是过来凑了一场热闹,还向他扔了鸡蛋、烂菜。


生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人生之重;看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人生之轻。


可是在部分“看客”的眼中,看戏要比他人的生死重要得多。


这是因为看客们真的心肠太硬而导致的吗?并非如此,看客将他人的生死看得太轻,是太过贫困又愚昧导致的。


人是具有两种性质:一是动物性,二是社会性。


当贫困和愚昧一同来临的时候,人的动物性就会压过于社会性。就像是明朝典籍里《石点头》有一话叫“江都孝妇屠身”,讲的就是当人们缺乏食物快要死亡的时候,他们可以抛弃一切人性,去吃同类的肉。


人个体的生存越受到威胁,他们的动物性就越重。


在《呼兰河传》中,这种“看客”变相地充当了这些“动物”,他们的生存没有逼迫他们丧失人性,但逼迫他们丧失掉了同理心和思考力。


如今的社会,当我们看到一则悲伤新闻的时候,甚至是一则没有伤亡但只是别离的新闻,都会产生同理心而难过,因为人们通过教育产生了极强的同理心。


而就像鲁迅《狂人日记》中描绘的那样,在过去,“互相吃人”的社会都让人无动于衷,因为那些人就像是动物。


呼兰河传第一章第2个主要内容,呼兰河传七个章节主要内容(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