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散文精髓,梁实秋有哪些经典散文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0-24 19:25:14

思辨,即思考辨析。对细节的思辨是梁实秋散文的一大艺术风格。

散文《狗》就展现了梁实秋的思辨能力。乡下经常有人被狗咬伤的事件。在梁实秋看来。狗咬客人,虽然对客人有所损伤,但是于主人而言,则是狗恪尽职守,充分发挥守护家园作用的表现。因此,在访客面前,主人对狗的苛责里其实也含有嘉勉与不负所望的意味。

在散文《流行的谬论》中,梁实秋对一些常见的俗语进行了思辨。

梁实秋的散文精髓,梁实秋有哪些经典散文(9)

如树大自直,原意是树长大了自然会直立挺拔,也比喻缺少家教的孩子长大后自能浪子回头。梁实秋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无论是山水画里的树,还是山上的歪脖树,无不弯弯曲曲。那些直挺挺的树,如杉树,是生来就直,并非后天长成。孩子也是一样,浪子回头不是泛例,所以一经发生,常常传为佳话,(如年少时依恃皇恩而飞扬跋扈的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唐玄宗驾崩后失宠,却发奋图强,成为了一代诗人。)浪子不回头者,则多不胜数。因此,梁实秋不认同树大自直。

孟子的母亲为了孩子的成长曾三次迁居,典故“孟母三迁”即是树大自直的反例。现实生活里,同样有不赞成树大自直而对孩子从小就有所要求的情况。

一位朋友的同事,在公司里一天设置两次闹钟,分别是上午和下午。每到闹钟响起,这位女同事总要拿起手机,给家里的孩子打电话,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做什么,比如几点钟学习英语,几点钟跳绳锻炼身体,并且按时检查“任务”是否完成,以及完成的程度和效果。这位女同事教育孩子的方式虽然稍显严格,且她打电话时的高嗓门让我的朋友和其他同事不胜其烦,但却是她不相信树大自直、身体力行摆正孩子成长轨道的体现。

梁实秋的散文精髓,梁实秋有哪些经典散文(10)

又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吗?未必如此。梁实秋认为,好的开始有时仅仅是“五分钟热度”,开始时信誓旦旦,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姿态,但常常是半途而废,有始无终。他以赛跑为例佐证其观点。起步固然重要,但决定胜负的是最后的冲刺。的确,这句翻译而来的谚语,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

以上这些对谬论的思辨,流露出的是梁实秋学识的渊博、思维的缜密与睿智。它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听信好似约定俗成的俚语俗谚,没准是误导人们的谬论。

在梁实秋看来,散文的美感在于简洁,即割爱,割去的是可有可无的繁冗部分,留下的是文章的筋骨,精华。

梁实秋的“割爱”得益于他的国文老师徐镜澄。一句“xxx!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让徐先生认识了学生堆里的梁实秋,也让梁实秋成为受益最多的学生。徐先生批改作文时,总是在文章里大勾大抹,原本千百字的文章,在他的勾抹下,所剩无几,甚是狼藉。然而,徐先生抹去的,是“虚泡囊肿”之处,修改后的文章,从先前的“软趴趴”变得精气神十足。梁实秋写文章时的“割爱”归功于徐先生的教诲,也是其散文的一大特色。

梁实秋的散文精髓,梁实秋有哪些经典散文(11)

例如,散文《狗》:梁实秋写芭蕉掩映的小室夜晚经雨水拍打而愈显阴森凄凉时,仅以“每逢夜雨,凄惨欲绝”一笔带过,既简约,当时其寓居他乡的孤寂悲凉之情也被高度概括。

又如,散文《蚊子与苍蝇》:梁实秋写清晨一只苍蝇飞来*扰睡梦中的太太时,以“蜷卧床头,静以待变”表明他将安静地观察苍蝇的一举一动。

从这种简洁的写作技巧,足可见梁实秋文笔的精妙与匠心独运。

以上这些只是“割爱”的个例,梁实秋的散文其实随处可见简洁,随处可见于平常小事中以三言两语表达更多的含义。此外,语言的幽默、暗喻和反讽的运用也是梁实秋散文的艺术风格,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总结

有人说,梁实秋的从容潇洒源于绅士身份和贵族经历。这句话固然合理,但我认为,梁实秋的儒雅,谦恭,不争不抢的淡然与好学深思,也为他的从容和潇洒提供了支撑,确立了他自在从容的基础。体现在散文里,是梁实秋的人性所折射的睿智与典雅。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