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杀虎事情发展顺序,李逵杀虎的四大发展顺序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0-28 16:45:48

板块一:联结经验,了解名著

1.说说对《三国演义》的了解。

(1)板书课题,读课题,关注注释,了解课文与名著的关系。

要点:《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课文是根据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写的。

(2)说说对名著的了解。

要点:结合阅读整本书或者连环画、观看电影或电视剧的经验,说经典情节,谈典型人物,聊小说与历史的异同等等皆可。教师借以激发阅读兴趣,了解教学起点。

板块二:学习词语,感受故事

1.学习词语。

(1)出示词串一:

都督 鲁肃 诸葛亮 曹操

要点:读准字音,注意“都”这里读“dū”。说说对这些人物的了解,明确这四个人物各自所属的军事集团,知道“都督”一般指的是军事统帅,这里这周瑜。

(2)出示词串二:

妒忌 惩罚 探听 疑惑

要点:读准“惩”字,后鼻音,二声。结合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写周瑜的,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刁难甚至陷害。

(3)出示词串三:

遮起来 擂鼓 呐喊 神机妙算

要点:读准“擂”字,边音,二声。结合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写诸葛亮精心安排、成功“草船借箭”的足智多谋。

2.了解故事内容。

要点:连起来读词串,选用其中的词语说说对故事内容的大致了解。

板块三:理清顺序,复述故事

1.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回顾《普罗米修斯》的学习,围绕“盗火”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要点:普罗米修斯盗火-宙斯惩罚-赫拉克勒斯搭救。

(2)围绕“草船借箭”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要点:周瑜设计刁难诸葛亮-诸葛亮草船巧借箭-周瑜哀叹不如诸葛亮。

2.复述故事。

(1)根据人物之间的关联快速把握故事的展开。

要点:默读课文,发现起因部分主要写的是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事,经过部分主要写的是诸葛亮和鲁肃之间的事,结果主要写的是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事。围绕发现快速记忆重要信息,即主要人物的主要行动。

(2)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复述故事。

要点:自主练习后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评价。围绕是否讲清每个部分主要人物的主要行动,人物行动之间是否关联,来进行评价。

3.体会情节的起伏。

要点:交流听故事时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发现,我们阅读小说时内心的起伏,是小说情节的发展引起的,这就是小说情节的起伏,也是我们阅读小说的一种乐趣。

板块四:讲述故事,自主批注(作业)

1.讲述故事。

要求: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低年级小朋友听,分享对故事的感受。也可以请他们对自己的讲述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2.自主批注。

要求:运用四年级所学批注方法,从两三个角度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思考,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对提出的问题,也可以通过阅读《三国演义》(青少年版),尝试解决问题。

李逵*虎事情发展顺序,李逵*虎的四大发展顺序(5)

第二课时

李逵*虎事情发展顺序,李逵*虎的四大发展顺序(6)

板块一:听写词语,温顾故事

1.听写词语。

妒忌 惩罚 探听 疑惑

军令状 水寨 呐喊 神机妙算

2.选用词语,简单说说故事内容。

要点:教师相机点明故事的起因、经过或结果,也可以让学生发现。

板块二:提问比较,感受人物

1.运用提问策略,感受人物的特点。

(1)学生交流批注。

要点:充分运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在交流激发中,实现对人物特点的初步感受。

(2)运用提问策略引导学生抓住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进行批注。

例: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a.引导学生抓住诸葛亮的话,联系与周瑜话之间的不对应,思考:诸葛亮为什么主动提出三天、立军令状和甘受惩罚?进而安排学生批注、交流,指导学生感受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以及对孙刘联盟大局的顾全。

b.引导抓周瑜的表情,思考:周瑜为什么“很高兴”?在批注交流中,发现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心理的狡诈甚至有点阴险。

(3)学生自主批注、交流。

要求:选择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先提出问题,再进行批注,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的特点。

2.进行比较阅读,感受人物的特点。

引导:感受人物的特点,还要联系起来看,把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不同人物面对同一件事情的反应等等来进行比较,发现和体会人物的特点。

(1)关于造箭。

周瑜是利用造箭刁难、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主动提出三天时间完成并立下军令状。两相比较,可以体会到周瑜的气量狭小、心怀狡诈,而诸葛亮是顾全大局、考虑周全。

(2)关于借箭。

从材料的准备、时机的选择、两边受箭的安排等等,能够充分体会到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与超凡的军事才干。

而曹操是“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可见他的小心谨慎与多疑。

3.说说对诸葛亮认识的变化。

(1)说说之前对诸葛亮的了解。

要求:说清楚认识及其依据或来源。

(2)交流现在对诸葛亮有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要求:联系小说的具体情节,说清依据。

例:

从借箭材料的准备、时机的选择、两边受箭的安排等等,能够充分体会到诸葛亮懂天文、知地理、善识人的运筹帷幄与超凡的军事才干。

(3)说说还想了解诸葛亮的哪些故事。

要求:一是让学生对诸葛亮的了解互相激发,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三国演义》整本书的兴趣。

4.交流对周瑜、鲁肃了解的变化。

要求:联系小说的具体情节,说清依据。

板块三:对比阅读,感受语言

1.出示“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段落(第8、9自然段)。

2.比较阅读,发现不同。

要点:先出声读,再圈出相同意思的不同表达。

3.说说两处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要点:(1)原著语言表达比较简洁;(2)说某人时有时只用一个字,如“操”指曹操;(3)有些词语今天不大用了,如“差人”,今天多用“派人;(4)停顿也与今天的白话文不大相同等。

4.推荐阅读《三国演义》(青少版)。

(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梁昌辉)


6《景阳冈》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景阳冈》选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作课文时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小说讲述了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武松上冈,见了官司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武松一步一步挨下冈来。这就是小说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小说刻画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作为古典章回体小说的节选改编,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文言词和时代词,如“筛酒”“请勿自误”是文言词;“榜文”“印信”是时代词。


二、教学要点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生字识写。


课文有20个生字要求会读,15个生字要求会写,其中,“碟”“斤”“俺”“杖”“勿”既要求会读,又要求会写。注意“绰”“呵”“泊”是多音字,在文中分别读“chāo”“ā”“pō”;“饥”“碟”“俺”“榜”“杖”“拖”“膛”等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梢棒”“印信”“榜文”“大虫”等时代词理解时可根据阅读和看过的影视作品猜一猜;“筛酒”“但凡”“请勿自误”“各宜知悉”等文言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猜一猜意思。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较难理解的词句,在不影响阅读理解的情况下,不用反复琢磨。


2.概述故事。


小说就是讲故事。快速默读故事,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提取信息,完成情节地图“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整理,依据阅读的心理,发现故事的起伏,知道这是小说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依据情节图,抓住武松的行动简单说一说故事。


3.讲述情节。


武松打虎的情节是小说的高潮,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绘制表格,依据表格用“交替叙述”的方式详细讲述这个情节,还原场景。讲述的过程中,根据理解,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4.评述人物。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好汉形象,武松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武松具有多元性格,他倔强多疑,他死要面子;他谨慎小心,他力量过人。英雄不全是优点,也有缺点。《水浒传》中的好汉,个个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可以联系《李逵打虎》认识其他好汉形象。


三、教学活动设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教学目标:


1.认识“时代词”“文言词”,感悟古典小说语言特点。

2.讲述故事,感知古典小说叙事的起伏感。

3.评述人物,感受鲜明的“好汉”形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李逵*虎事情发展顺序,李逵*虎的四大发展顺序(7)

第一课时

李逵*虎事情发展顺序,李逵*虎的四大发展顺序(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