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几何什么时候学的,罗氏几何的诞生历程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2-21 11:04:43

罗氏几何什么时候学的,罗氏几何的诞生历程(5)

图3 Lobachevskii,Bolyai,Gauss

1830年前后,俄国的Lobachevskii和匈牙利的Bolyai分别独立发表了他们的非欧几何工作。他们从假设“过直线外一点有无穷多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出发,分别演绎出系统的几何体系,其理论包括:三角学公式、弧长公式、面积和体积公式等。他们所建立的几何一般被称为“罗氏几何”。

罗氏几何什么时候学的,罗氏几何的诞生历程(6)

图4 Riemann

尽管Lobachevskii和Bolyai的著作于1830年代已经发表,但在之后的三十年间并未引起大的反响。1854年,Riemann在《论奠定几何学基础之假设》中,提出黎曼式非欧几何——正常曲率黎曼流形的几何,并通过提出黎曼流形、度量、曲率的概念,从内蕴几何的角度深刻地解释了不同非欧几何的本质。1868年,Belterami解读非欧几何的论文发表之后,非欧几何终于才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此后,在微分几何、射影几何、以及变换群的观点下,数学家们提出非欧几何的不同模型,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了非欧几何的本质。

二、关于非欧几何学历史的研究文献

国际上,关于非欧几何学历史的研究论著很多。早在19世纪末期,就有关于非欧几何学的历史著作问世。其中具有代表性地,Halsted和Riccardi分别整理了非欧几何学的原始文献目录,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打下基础,后者的原始文献目录涉及1482-1890年的约1000篇关于非欧几何学的原始文献题目。

1906年,Bonola出版其非欧几何史的意大利语专著,后被翻译成英文出版,题目为《非欧几何学——关于其历史发展的批判性历史研究》,将非欧几何学的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前史,先驱者,建立者(两部分),后续发展。Bonola对非欧几何学的历史阶段划分为后世树立了非欧几何学史的研究典范,成为非欧几何学的历史研究的经典之作。20世纪后半叶,Coolidge,Boyer,Kline分别在数学通史著作的相应章节论述非欧几何学的历史,他们基本延续了Bonola的阶段划分,并在思路上受到Bonola影响,这几本通史类著作中关于非欧几何学史的论述旨在对数学思想的线索提供贯通的历史叙述。

距今较近的非欧几何学的历史著作,有代表性的分别是Rosenfeld,Gray,Greenberg的专著,Rosenfeld将非欧几何学的历史放在几何学、代数学的大背景下分成若干专题进行论述,保持了历史视野的开阔与思想的深度;Gray是当代的著名数学史专家,他对Gauss是非欧几何学三大建立者之一的传统观点提出强烈质疑,并给出非欧几何学史的一些新观点;Greenberg从历史角度写的几何学教科书,为非欧几何学史补充了希尔伯特公理体系、变换群观点下的几何学等方面的内容。除了以上列举的专著,还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另外,近几十年来,非欧几何历史上的很多重要原始文献被翻译成英文,为当今的非欧几何学历史研究提供了便利,包括非欧几何学原始文献英文翻译的合集,Lobachevskii的原始论文等。

国内数学史家与研究者,如李迪、李文林、陈惠勇等,对该主题有过一定的论述。此外,国内还有两篇关于Lobachevskii非欧几何工作的硕士论文。李忠的科普书与科普论文,也对非欧几何做了精炼的介绍。

三、Bonola的历史阶段划分与原因分析

Bonola关于非欧几何学史的著作影响非常深远。经典的数学史著作Coolidge《几何学方法史》,Boyer《数学史》,Kline《古今数学思想》都延续了Bonola的历史阶段划分,并在对历史研究的思路上受到Bonola的影响,例如他们都很重视公理化方法与非欧几何学史的联系。

与章节目录相应,Bonola将非欧几何学的历史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证明平行公设的早期尝试(古希腊,阿拉伯,与18世纪早期);

(2)非欧几何学的先驱者(Saccheri,Lambert,Legendre等人)

(3)非欧几何学的建立者(Gauss,Schweikart,Taurinus)

(4)非欧几何学的建立者(Bolyai,Lobachevskii)

(5)非欧几何学的后续发展(Riemann等人)

Bonola的阶段划分非常经典,为后世树立了非欧几何学历史阶段划分的典范。其阶段划分蕴含了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研究工作的理解。

(1)与(2)两个阶段的分界线在Saccheri。在这两个阶段,人们都普遍相信Euclid的平行公设是正确的,并尝试证明。但确实,由Saccheri开启的工作与前人的工作有显著的不同。他将平行公设问题分成三类情况进行讨论,即著名的“直角假设”、“钝角假设”、“锐角假设”,分别对应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大于、小于π;接着,使用归谬法,试图证明后两种情况蕴含矛盾。这是前人没有使用过的方法,Lambert、Legengdre也采用该方式。从Saccheri开始的第二阶段,研究者通过分类,更彻底地穷尽了经典几何方法研究的可能性。

(2)与(3)两个阶段的研究者的区别在于,先驱者们都在尝试为Euclid几何提供辩护,尽管先驱者得到与锐角假设等价的命题,但他们试图发现矛盾;而非欧几何学的建立者则认为自己建立了新的几何学。Schweikart称之为“星空几何”,Taurinus称之为“对数球面几何”。Schweikart,Taurinus认为他们得到的是正确的数学,前者甚至认为这种几何或许可以应用于宇宙空间。

(3)与(4)的区别是,Bolyai,Lobachevskii研究了三维的非欧几何学,而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得到了系统的三角学公式、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立体体积公式等。

(4)和(5)的区别是,Bolyai,Lobachevskii使用的都是初等几何的方法;而Riemann和Beltrami使用了度量等工具与微分几何学方法,从此非欧几何的研究进入新的阶段。

四、小结

非欧几何学的历史是非常有趣的主题,其中有很多数学的故事,也可以从中学到数学知识。历史上数学家解决问题、将研究向前推进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阅读历史的同时,我们追随数学家,分析历史上遇到的问题、尝试解决或者理解数学家的解决方式,这也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方式。

  1. R.Bonola. Non-Euclidean Geometry: A Critical and Historical Study of Its Development [M]. H.S.Carslaw(transl.). Chicago: Open Court. 1912.

  2. J.L.Coolidge. A History of Geometrical Methods[M]. New York: Dover. 1947.

  3. C.B.Boyer. A history of mathematics[M]. NewYork: Wiley.1968.

  4. 莫里斯·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三册)[M].万伟勋,石生明,孙树本,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 B.A.Rosenfeld. History of non-Euclidean geometry[M]. Translated by Abe Shenitzer.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88.

  6. J.Gray. Ideas of space: Euclidean, non-Euclidean, and Relativistic[M].(2nd editio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9.

  7. J.Gray. Worlds out of Nothing: A course in the history of geometry in the 19th century. [M]. London: Springer. 2007.

  8. M.J.Greenberg. Euclidean and non-Euclidean geometries[M].(4th edition). New York: W.H.Freeman.


作者简介

刘建新,科学技术史博士,信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数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19世纪上半叶的微分几何学史与非欧几何学史。

罗氏几何什么时候学的,罗氏几何的诞生历程(7)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