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哪个版本书最好,鬼谷子哪个版本值得读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2-25 23:34:49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上方“岳麓书社”关注

战国时期,列国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多变,外交策略的选择可能关系到国家的存亡,这就为善于言辞的辩士提供了驰骋游说的舞台,其中最著名的无过于苏秦、张仪,从他们的事迹不难看出当时辩士的影响力。

这些辩士,在《汉书·艺文志》中被称为纵横家,关于纵横家,班固有这样的论述: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根据班固的叙述,苏秦、张仪就属于这类善于言辞的纵横家。而根据《史记》的记载,苏秦、张仪这两位旷世的纵横家共同师从同一人——鬼谷子,因此有学者将鬼谷子称为“纵横家的开山始祖”,这大致是不错的。但其人生平、姓氏等情况史载纷纭,值得探析一番。

相传《鬼谷子》为鬼谷子所著,此书是记录鬼谷子论辩、游说技巧和谋略之书,是现在我们研究先秦纵横家的纵横言论、理论可以凭借的主要材料,但其书著者、真伪、篇目等仍存异议,尚需进一步探讨。

鬼谷子哪个版本书最好,鬼谷子哪个版本值得读(1)

△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鬼谷子》,岳麓书社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综上所述,鬼谷子其人、其书都存在颇多争议。今分以下几个专题来探讨鬼谷子的其人、其书。

一、鬼谷子的姓名与生平事迹

(一)鬼谷子的姓名

关于鬼谷子的姓氏,先秦两汉典籍中没有提到,后世则异说纷纭。较早论说鬼谷子姓名的是唐代学者陆龟蒙,他认为鬼谷子名“誗”[1],同为唐代的学者杜光庭《仙传拾遗》,认为“姓王名利”;明代学者李杰《道藏目录详注》则云鬼谷子姓王名诩。王利、王誗,则是因谐音而产生的不同异文;誗,《玉篇·言部》,“言利美也”,是说言辞锐利漂亮,与“诩”的意思相近,并因此产生王誗、王诩两个异文。无论“誗”“诩”应当是后人根据鬼谷子其人“善辩”的特点而杜撰出来的名,不足为信。

关于鬼谷子的姓名尚有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唐代马总《音林》:其书云:“周时有豪士,隐者,居鬼谷,自号鬼谷先生,无乡里族姓名字。”《中兴书目》云:“(鬼谷子)周时高士,无乡里族姓名字,以其所隐,自号鬼谷先生”。这些材料认为鬼谷子姓、名、字无传,应当是可以凭信的。

(二)鬼谷子的生平、事迹

1.鬼谷子的生平

关于鬼谷子的生活年代,文献记载各有不同,大都是汉代以后人的说法,就文献所见大致有几种说法:

第一,以《史记·苏秦列传》《史记·张仪列传》的记载为代表,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大致生活年代稍早于张仪、苏秦。按:张仪死亡的年代是公元前309年,苏秦的生活年代,根据杨宽先生的考证,其下限当在公元前285年至284年之间,[2]那么作为老师的鬼谷子的生活年代应该在战国中期当无异议。

第二,以杜光庭《仙传拾遗》为代表,认为鬼谷子是晋平公时期的人,为春秋中期时的人。

第三,以梁元帝《金楼子·箴戒》的记载为代表,其大致与秦始皇时代相同。《箴戒》篇记载:

秦始皇闻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海,求金菜玉蔬。[3]

综上所述,从鬼谷子与苏秦、张仪的师生关系来看,后两种说法在时代上相差太远,应当不足凭信,鬼谷子生活的年代,还应当以战国中期的说法更为可信。

2.鬼谷子的事迹

关于鬼谷子的事迹的记载中,其中有不少涉及神怪之事,当为后人杜撰,不足凭信,其中较为可信的有如下几条:

(1)《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2)《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

(3)《文选》李善注引《〈鬼谷子〉序》

周时有豪士,隐于鬼谷者,自号鬼谷子,言其自远也。

根据上引材料,我们可以大约得出鬼谷子的事迹:鬼谷子是张仪、苏秦的老师,隐居鬼谷,曾经在齐国活动过。

3.鬼谷的地理位置

鬼谷子之得名乃是由于其曾隐居鬼谷,关于鬼谷的地理位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列出来以供考辨:

第一,前引《苏秦传》裴骃《集解》引徐广说法:

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

第二,《苏秦传》司马贞《索隐》云:

按: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颍川阳城,并有鬼谷墟,盖是其人所居,因以为号。

第三,《甘茂传》张守节《正义》引刘伯庄说:

此鬼谷,关内云阳也,非阳城者也。

第四,《文选》卷二十一郭璞《游仙诗》李善注引庾仲说:

庾仲雍《荆州记》曰:“临沮县有青溪山,山东有泉,泉侧有道士精舍,郭景纯尝作临沮县,故《游仙诗》嗟青溪之美。”又云:“《鬼谷子序》曰:‘周时有豪士隐于鬼谷者,自号鬼谷子,言其自远也。’然鬼谷子之名,隐者通号也。”

第五,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

鬼谷,在(告城)县北五里,即六国时鬼谷先生所居也。[4]

第六,乐史《太平寰宇记》:

清水谷在(平原)县西三十五里。《十道志》云鬼谷先生所居也。

上述六种说法,其中关内云阳说与扶风池阳说,两者实际上是同一说,即在今陕西泾阳;颍川阳城与告城说,也是相同的,即今河南登封;临沮说,即今湖北当阳;清水谷说,《太平寰宇记》的清水谷在今陕西富平。

上述诸说中临沮说当不可信,庾仲雍之所以有鬼谷在临沮,显然是受到郭璞《游仙诗》“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的影响,由此而误以为青溪山为鬼谷,其实在郭诗中“青溪”是一种泛称而非实指,因而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至于《太平寰宇记》“清水谷”,也当是沿袭庾仲雍“青溪”之说而推衍出来的,是不可信的。

要判断鬼谷的地理位置应当结合《史记·甘茂列传》的记载:

(苏代)因说秦王曰:“甘茂,非常士也。其居于秦,累世重矣。自崤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彼以齐约韩、魏反以图秦,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王不若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使彼来则置之鬼谷,终身勿出。”

从上文的记载来看,苏代建议将甘茂放置在鬼谷,那么既然如此,这个鬼谷应当是秦国的疆域,而河南登封彼时属于韩国疆域,秦王不可能将甘茂安置于此,因此鬼谷当以今陕西泾阳说为是。

综上所述,关于鬼谷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认识:鬼谷子是张仪、苏秦的老师,战国中期人,隐居在今陕西泾阳县北的鬼谷,并因此得名。此外,鬼谷子还曾在齐国活动过。

鬼谷子哪个版本书最好,鬼谷子哪个版本值得读(2)

二、关于《鬼谷子》一书的几个问题

(一)《鬼谷子》的作者与篇卷

《鬼谷子》一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是篇谓:“《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鬼谷子》三卷,乐壹注。”其后横秋阁本长孙无忌《〈鬼谷子〉序》、晁公武《郡斋读书志》[5]、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6]、郑樵《通志·艺文略》[7]等均以为《鬼谷子》为鬼谷先生所撰,且卷数为三卷。

但是关于《鬼谷子》的作者与卷数,尚有不同的说法:《旧唐书·经籍志》载:“《鬼谷子》二卷,苏秦撰;又二卷,乐壹注;又三卷,尹知章注。”《新唐书·艺文志》的说法大体与《旧唐书》的说法相同。从新旧《唐书》的记载来看,有苏秦撰《鬼谷子》二卷。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有《鬼谷子》一卷,并说:“然今本已佚其《转丸》《胠箧》二篇,惟存《捭阖》至《符言》十二篇。”[8]

1.《鬼谷子》的篇卷问题

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关于《鬼谷子》的卷数有三卷、二卷、一卷等三种说法。其中《四库全书总目》所录《鬼谷子》本未录《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等篇。其所录之本与三卷本不同之处,在于《四库》本无卷下,而将卷上、卷中视为一卷,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而两唐书所记的《鬼谷子》二卷,与三卷《鬼谷子》是不同的著作,应当是苏秦所撰的另一个著作。其之所以得《鬼谷子》之名,司马贞《史记索隐》指出:乐壹注《鬼谷子》书云:“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若如此,则《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所谓的《鬼谷子》二卷实则是苏秦为“神秘其道”而假托《鬼谷子》之名而流传的。

综上所述,《鬼谷子》卷数当以三卷为是。

在弄清楚《鬼谷子》卷数后,我们接下来讨论一下各篇的篇名问题。现有三卷《鬼谷子》的分卷分别是:

卷上:捭阖、反应、内揵、抵巇

卷中:飞钳、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转丸、胠乱

卷下: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

其中卷中之《转丸》《胠乱》两篇亡佚,其亡佚的时间肯定是在唐之前。《太平御览》引各篇篇名与上列篇名略有出入:反应,引作“反覆”;忤合,引作“午合”;揣,引作“揣情”;摩,引作“摩意”;“权”引作“量权”;“谋”引作“谋虑”。

综上所述,现存《鬼谷子》共计三卷十五篇。

2.《鬼谷子》的作者问题

《鬼谷子》一书的作者,旧题为鬼谷子所著,其后学者多有怀疑:或以为此书即苏秦所著[9];或以为此书出于东汉人之手[10];或以为皇甫谧所伪托[11]。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都缺乏足够的依据。

先秦古书不成于一时,成于众手,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因此研究《鬼谷子》的作者时也应当考虑到这个因素。目前关于《鬼谷子》作者的研究最充分的当推许富宏先生。许先生根据《鬼谷子》各部分的残缺情况,对全书进行分组,并进而研究各组的作者。[12]

许先生首先根据各部分残缺情况,将全书分为三组:

第一组:《捭阖》《反应》《内揵》《抵巇》《飞钳》《忤合》完整;《揣》《摩》《权》《谋》完整;《决》残。

第二组:《符言》 完整;《转丸》《胠乱》亡佚。

第三组:《本经阴符七术》完整;《持枢》残;《中经》似不残。

然后将每组的作者情况予以分析,其结论如下:

第一组《捭阖》至《忤合》等六篇为鬼谷子所著;《揣》至《决》等五篇为鬼谷子门人及后学所著。

第二组《符言》为鬼谷子所著;《转丸》《胠乱》由于亡佚,作者不详。

第三组《本经阴符七术》为鬼谷子所著;《持枢》《中经》为鬼谷子门人及后学所纂集。

许先生关于《鬼谷子》作者的研究是非常具体的,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即关于卷下《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等篇的成书时代及作者。

此三篇无论在体例和内容上都与卷上、卷中等十二篇有差异,从内容而言,此三篇中有浓厚的道教和佛教思想,很难令人相信是先秦时期鬼谷子及其门人、后学的作品,而当出于魏晋人之伪托

今将此三篇中与道教、佛教思想相关的内容举例,以显示此下卷为后人所伪托:

如《本经阴符七术》篇中所引用的“五龙”等兽名,是道教所常用的,其中“五龙”见于遁甲开山图荣氏解之语,相关内容见于《文选》李善注:

五龙,皇后君也。昆弟五人,皆人面而龙身。长曰角龙,木仙也;次曰徵龙,火仙也;次曰商龙,金仙也;次曰羽龙,水仙也;次曰宫龙,土仙也 。父与诸子同得仙,治在五方。

这种以五龙为五行之仙,道家意味非常明显。

又如《本经》中的“九窍十二舍”等,也与佛家所谓的“六根九窍”意味接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今日我们看到的三卷《鬼谷子》,其中卷上、卷中为先秦的古籍,其作者当如许富宏先生所说为鬼谷子及其门人、后学;卷下《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等篇中有浓厚的道教、佛教思想,系魏晋时人伪托。

鬼谷子哪个版本书最好,鬼谷子哪个版本值得读(3)

(二)《鬼谷子》的版本与注本

1.《鬼谷子》的版本

现有《鬼谷子》的流传版本主要有两个系统。

第一,《道藏》本系统。

流传最广的是明正统年间编成的《道藏》本《鬼谷子》,简称“正统《道藏》本”,全书分上、中、下三卷。

从《道藏》本所出的版本主要有:

①明嘉靖乙巳钞本

缪荃孙曰:“壬子二月,傅君沅叔以明钞蓝格本见示,正文顶格,注文低一格,原出《道藏》,末有嘉靖乙巳三月九日校毕,又有小字:此本原系苏州文氏所藏。”从缪荃孙此语中,可以看出明嘉靖乙巳钞本也属于《道藏》本系统。台湾世界书局曾影印出版此本。

②乾隆五十四年秦氏石研斋刊本

此本以孙星衍于华阴岳庙读《道藏》时,所录之本,亦属道藏本系统。

③四部丛刊本

1923年—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借京师白云观藏正统《道藏》本影印,与《道藏》本为同一个本子。

第二,钱遵王述古堂本系统。

钱遵王述古堂本系从宋本传录而来,后为鲍渌饮所得,卢文弨又对此本进行校勘。[13]此本较《道藏》本内容为完整。

从钱本所出的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版本:

①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简称“嘉庆刊本”)

嘉庆刊本即用卢文弨所校之本,此本内容完备,校勘精良,是现在研究《鬼谷子》的最佳版本。本书所采用之底本即是此本。

②四部备要本

1920年—1936年中华书局据“嘉庆刊本”刊。

2.《鬼谷子》的注本

历代书志关于《鬼谷子》的注本主要有:西晋皇甫谧注《鬼谷子》三卷;梁陶弘景注《鬼谷子》三卷;乐壹注《鬼谷子》三卷;唐尹知章注《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见载于《隋书·经籍志》不见于新、旧《唐志》,大概已经于五代时期亡佚。陶、乐、尹三家注见于新、旧《唐志》;现仅存一家,但究竟是陶注还是尹注在学术史上有争论。

持今本为尹知章注者,以清人周广业最为详细,他说:

案:《鬼谷》录自《隋志》,有皇甫谧、乐壹注各三卷,新、旧《唐志》无皇甫谧而增尹知章注三卷,不闻陶也。陶注始见于晁氏《读书志》。……《困学纪闻》载尹知章序《鬼谷子》有云:“苏秦、张仪事之,受《捭阖》之术十三章,复受《转丸》《胠箧》三章,晁氏则但言序,谓此书即受秦、仪者。虽详略不同,可证其皆为尹序。序出于尹,安见注不出于尹。”观其注文往往避唐讳,如以“民”为“人”,“世”为“代”,“治”为“理”,“缧绁”作“缧絏”之类,而笔法又绝似《管子》注,是为尹注无疑,尹生中宗、睿宗之世,卒于开元六年,故于隆基字不复避。[14]

细绎周文,其认为《鬼谷子》为尹注所依据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1)《隋志》,新、旧《唐志》不载陶注,陶注始见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2)注文往往避唐讳;(3)《困学纪闻》所载尹知章《鬼谷子》序与《郡斋读书志》相同,可知晁氏《读书志》所载序为尹序,注亦为尹注;(4)其注文手法类似于《管子》注。

周广业所举诸说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试分析如下:

①周氏认为陶注不见于《隋志》,而最先见于《郡斋读书志》。周氏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关于陶注的最早记载见于横秋阁本长孙无忌所作的《〈鬼谷子〉序》,而长孙无忌与《隋志》的作者魏征为同时代人,那么可见陶注的出现是很早的,《隋志》记载与否都不影响陶注的存在。

②关于注中避唐人讳的问题,周氏举数证详说注中存在避唐讳。实际上这种说法也是有问题的,试举一例:《谋》“其身内其言外者,疏”,注云:“身在内而言‘外泄’者,必见疏也。”如果说“缧绁”作“缧絏”是为了避唐太宗的讳,那么为什么此处作“外泄”而不作“外洩”呢?因此,周氏所说的注中避讳的现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注中并无故意避讳的情形。

③周氏以《困学纪闻》有尹知章序,从而推论“序出于尹,安见注不出尹”。周氏的这种推论方法是荒谬的。如果以周氏的论证逻辑而言,那么我们也可以这么认为:现存的《鬼谷子》注本既无尹序,那么也就不是尹注了。因此周氏的这种论证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④周氏以注文笔法类似于《管子》注,从而推论《鬼谷子》为尹注,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与事实违背的。

《管子》就题为房玄龄注,《四库提要》断为尹知章注,[15]周氏即采用此说。即使如此,也不能证明《鬼谷子》注为尹注。《管子·九守》与《鬼谷子·符言》的文字相同,今对比两篇之注,大不相同,因此也不能因此来论证《鬼谷子》为尹注。

综上所述,周氏所论《鬼谷子》注为尹注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现在看来,今本《鬼谷子》注为陶弘景注无疑,这一说法的依据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今日所见秦氏嘉庆刊本,即是钱遵王本,而钱本系据宋本而来,其书卷首题曰:“东晋贞白先生丹阳陶弘景注”,而南宋《中兴书目》也说:“一本始末皆东晋陶弘景注”,清人徐鲲说:“钱遵王旧物乃据宋本传录者,如卷首所题东晋贞白先生丹阳陶弘景注一行,系沿南宋《中兴书目》之误,似即当时馆阁著录之本。”即今日所见最早之宋本已题陶弘景注。

第二,由历代书志所记载来看,《鬼谷子》一书自南宋《中兴书目》而后,只有陶注传承不绝。

第三,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曰:“《隋志》有皇甫谧、乐壹二家注,今本称陶弘景注。”[16]陈振孙为南宋宁宗时人,可证《鬼谷子》书至南宋宁宗时期,时人所广为流传的唯有陶注。

综上所述,历代为《鬼谷子》作注的有皇甫谧、乐壹、尹知章、陶弘景四家,今本《鬼谷子》的注是陶弘景的注,殆无所疑。

鬼谷子哪个版本书最好,鬼谷子哪个版本值得读(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