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呼兰河传的环境描写400字,呼兰河传描写环境的段落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05 06:20:26

我最先接触萧红的文字,就是这本《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虽然定义的是小说,但写法与别的小说却很不相同,一般的小说都会有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贯穿全书,但《呼兰河传》没有。

它用诗一样的语言,散文一样的结构,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去描写她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人物的生活场景。读着就像是由一篇篇回忆儿时的精彩散文组成。正如矛盾先生评论这本书所说的:“《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别的东西,一些比“像”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说到这部小说,就不能不说说作者萧红的身世。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鲁迅先生评价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可惜因病于1942年逝于香港,年仅31岁。但她短暂的一生却因她笔下的文字而长存于后世之人心中。

关于呼兰河传的环境描写400字,呼兰河传描写环境的段落(1)

著名文艺理论家胡风评价说,“萧红写的都是生活,她的人物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活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我们产生共鸣,好像我们都很熟悉似的。”

读萧红的文字,确实有这种感觉。与同样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张爱玲的文字是完全不同的写作风格。张爱玲的文字读着觉得清冷、华丽,有种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而萧红的文字读着觉得真实、贴近生活,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而我尤其喜欢她笔下对景物的描写,在《呼兰河传》里,就有大量描写景物的笔墨,那些本没有生命力的景物,却在萧红的笔下,全都活灵活现起来,作者似乎赋予了它们独特的生命,一起来感受一下。

关于呼兰河传的环境描写400字,呼兰河传描写环境的段落(2)

寒冷冬天的描写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

嘴里冒烟、天空挂着三星、马毛上霜。这段描写,把东北特有的那种寒冷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让身在南方的我几乎真切的感受到了那种刺骨的寒冷。就是这种寒冷把大地冻裂了,把水缸冻裂了,把人的手也冻裂了。

关于呼兰河传的环境描写400字,呼兰河传描写环境的段落(3)

火烧云的描写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堂堂的,好像是天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堂堂的了,一会金洞洞的了,一会半紫半黄的,一会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色。

五秒钟之内,天空里有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那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再过一秒钟,没有什么变化。

再过两三秒钟,那匹马加大了,马腿也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但是一条马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的时候,那马就变靡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这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边跑着,它的后面似乎还跟了好几条小狗仔。跑着跑着,小狗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读这段时,直觉得把那虚无的火烧云写活了,形状各异的小猪、小狗、小马、狮子轮番上演。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天空上这样的场景我是见过的,那火红的云彩就像会魔术似的千变万化,不过是片刻,那云已经不知道变了几个样子。

关于呼兰河传的环境描写400字,呼兰河传描写环境的段落(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