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部负责监督和控制出纳账户,包括盐铁部、财政部和国库部的账户,通过检查错误、遗漏和异常情况,确保收入和支出的合理性。
二、审计事务和内容极大丰富阶段
宋朝在神宗统治下对审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主要围绕审计决策机制的发展和审计官员职权范围的调整。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毕部及其职能得到恢复和重新界定,并在延续原有审计体制的基础上,实行财政与审计分离,将毕部、路监、州总司的职能整合。
其次,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审计机关——审计司——以太傅寺为名,其主要职责是审计财务库。
第三,对军队部等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了改革,允许不同内部审计机构权责重叠,在相互审查过程中体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审计结果的客观性。
当时,内务部的其他部门都没有独立的、专门的审计机构,只有杜坚基例外,杜坚基后来以杜坚基为首,最终在北宋末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内务部审计体系。
三、审计体制不断健全阶段
内部审计机构在宋代审计体制改革过程中,如隶属三部的骑兵步兵部,则进一步简化合并,“将骑兵步兵两院合二为一,设两个专钩部,接诸官诸军接待”。
这“两个专门部门”主要负责军队开支和百名官员工资的审计和审计,以及军队和全国各地向内政部提交的财政账目以及财政转移、税收和预算的审计和复查,职能范围广泛。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宋高宗赵构的名字,到南宋元年,当时的军部署更名为审计所,是当时南宋最重要的审计机构。
平心而论,它是中国古代审计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国家级审计的审计机构,名为“审计”。
当时,审计所的工作“重点是对军事单位的审计,这与毛康部门对地方州的审计不同”。
审计工作是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情况下进行的,目的是提高两个审计机构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