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玉蝉特征图片,历代玉蝉特征图解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20 05:47:44

陇原古墓两玉蝉:古人寓寄于一只昆虫的“复生”念想

西周玉蝉特征图片,历代玉蝉特征图解(1)

灵台白草坡西周墓出土的玉蝉。

西周玉蝉特征图片,历代玉蝉特征图解(2)

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玉蝉。

西周玉蝉特征图片,历代玉蝉特征图解(3)

国内出土的部分玉蝉 1.陕西历史博物馆藏3号玉蝉。 2.河北阳原三汾沟村出土的玉蝉。 3.江苏盱眙东阳4号墓出土的玉蝉。

甘肃省博物馆藏有两枚玉蝉,一枚是灵台白草坡西周墓出土的玉蝉,另一枚,是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玉蝉。

自古以来,没有哪种昆虫能像蝉一样被人们赋予这么多美好的寄托和意蕴:淡泊、高洁、坚贞,蜕变重生……蝉,吸风饮露,高栖枝头,数年乃至十数年黑暗中的等待和蜕变,只为数十天光明中的歌唱!蝉,它所寄寓的高洁品质,所昭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历来为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推崇。而玉,从远古时代起,就被注入中国文化的灵魂。以玉祭天,以玉比德,以玉殡葬亡者……玉,代表着贵族的身份和地位,比拟着君子的德行和品质。玉,一直为中国人所爱重,生时佩戴,死后殓葬。玉犹如此,玉蝉所阐释的文化更加源远流长,寓意深远。

两只玉蝉

在中国古代先民的心目中,蝉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古人认为,蝉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复生”。自古以来为先民所崇拜。

蝉形玉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商代至战国墓葬中常有出土,此时的玉蝉大多是悬挂佩戴用的装饰品。商周玉蝉用于日常佩戴,形制古朴,雕刻粗放。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西周玉蝉出土于灵台县白草坡西周墓,蝉体扁平,两面阴线刻画蝉首、身、翼、足等部位。蝉首宽大,三瓣嘴出尖,嘴部有一圆细穿孔,当为佩玉;前肢前伸于头之两侧,呈趴伏状;身呈三角形,以两道复线表现节纹,前宽而尾尖;两翼伸张,后肢外撇,与尾构成三个突出部分。纹饰简单,雕刻手法繁细质朴。

与白草坡西周墓出土的这件造型古拙的玉蝉相比,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另一件玉蝉则要精美得多。该玉蝉出土于武威市磨嘴子汉墓,质地同样是青玉,磨嘴子汉墓玉蝉的玉质要纯净细润得多,该玉蝉背弧鼓微凸,腹较平,头微弧圆,尖嘴,两侧各有一外斜面的不规则椭圆形眼。颈部有两道斜弧线,颈后有一半圆弧,背部用两条双面坡状长弧槽刻出合收的双翼,两侧似钝刃,中脊有直棱,尾尖和两翅末端呈三尖状突出。腹面中部刻两道交叉阴线纹。造型简约,对称匀美,是汉代玉器中使用“八刀”法的典范之作。

国力强盛的秦汉时期,在玉器制作上,一变商周以来纤巧繁细的作风,表现出雄浑博大、自然豪放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艺术已从商周以来的图案艺术束缚中,从神秘威严的宗教氛围中解脱出来。镂空、浮雕等技法普遍应用。如典型的“汉八刀”,特点是在雕琢玉石时,入刀力度大,重入轻出,结构对称,作品用刀干净,毫无辅刀之感,整体形象大气,神韵俱在。“汉八刀”技法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汉玉断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或玉佩或“玉琀”

饮露不食,高栖枝头,浮游尘埃之外。把蝉佩于身上则表示高洁。自打商周起,玉蝉就成为佩饰。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两枚玉蝉,无论是西周墓的,还是汉墓的,蝉头上皆穿有小孔,说明它们都做佩饰之用。尤其磨嘴子汉墓出土的玉蝉,玉质细密,油性重,光气足,打磨光滑,玻璃沁光明显,雕刻刀法矫健干净,造型简约,对称匀美,实在是古玉蝉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如此绝美的玉蝉,该佩戴在什么人身上呢?此枚玉蝉发掘于磨嘴子汉墓群,但具体是哪座墓葬,已无可考证,墓主人的身份亦被湮没。“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何况所佩是寓意高洁的玉蝉,想必墓主是位自诩出尘、自视甚高之人。

玉蝉配高士!电视连续剧《琅琊榜》中,林殊的恩师,身居太傅高位、门人弟子遍布天下的黎崇就是这样一枚玉蝉的主人,后来他的玉蝉传给了得意门生林殊,即梅长苏。梅长苏就是以此玉蝉为信物,请动当时的鸿儒大家周玄清出山,赢得了朝堂论理决定性的胜利。

玉蝉作为佩饰之外,也一贯作为葬玉而存在,尤其在崇孝道重厚葬的汉代。所谓葬玉,是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殓葬玉器,并不是泛称一切埋在墓中的玉器,非为殓葬之用的玉器,只能称为随葬品。古人认为,玉能保护尸身不腐,有着品级的王侯贵族死后全身上下要裹一层用金线或银线连缀玉片的衣服,并且在人身的九个孔窍里也塞进一块玉。死者的两手里也握有玉,叫玉握;双目遮盖了玉,叫玉瞑目;含在口里的玉,叫玉琀。汉时,玉琀多做蝉形,寓意非常明了,蝉由地下洞出蜕变得生,玉蝉含入亡者之口,寓意亡者“蝉蜕”复生,灵魂延续。

作为葬玉的玉蝉,它的形象是一只收敛着翅膀的蝉,一般而言,作为琀的玉蝉上是没有孔眼的,刀工技法也比较简单明了,寥寥几刀即刻画出蝉的形态。还有研究者认为,“汉八刀”应该特指汉代殓葬玉蝉的工艺技法,玉蝉的背部在双眼同敛翅的刻工上皆用“八分相背法”,或许还寓意着亡者同生人的永别。

从白草坡到磨嘴子

中国有着悠久的玉文化历史。中国玉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发轫,这种文化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渗透进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文明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玉从蛮荒时期用于工具、武器,到后来文明时期用作礼器、饰品……玉器成为族群、社会等级的标志。所以,才会有《礼记·玉藻》所载:“古之君子必佩玉。”才会有“居则设佩,朝则结佩。”“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

玉在中国文化中,从来都不是一块单纯的美丽石头。中国上下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记载了太多有关玉的故事,最著名的如“和氏璧”,从一开始关乎一个平民的命运,到后来关系到两个国家的荣辱兴衰!就为了一块叫“玉”的石头。关于玉的故事,用一千零一夜都讲不完。玉文化在殷周时期就已成熟,汉初玉器继承了先秦时期的传统,但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在中国玉器史上,汉代既是玉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承前启后的过渡时代。汉代以后,中国玉文化就进入新的阶段。

灵台白草坡西周墓的这款玉蝉与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玉蝉恰好就代表了这两个时代。从形制古朴、雕刻粗放、风格纤巧繁细的古玉,到雄浑博大、自由豪放的“汉八刀”,从玉蝉以佩玉为主,到大量以玉琀的形式存在。眼前的两只玉蝉,让我们追溯怀想两段遥远的历史,也折射出古人依附于一只昆虫的“死而复生”的灵魂寄托。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黄建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