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每年的输沙量多达16亿吨,其中有3~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道和河口地区。黄河的泥沙绝大部分都源于黄土高原,黄河口有95%以上的土地都是由黄土高原一带的泥沙冲积而成。
黄河口滩涂
黄河三角洲不断发育,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年轻、最有潜力的土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黄三角的面积变化,并积极寻求其对策:一方面,内陆泥沙在水力搬运作用下不断在河口淤积,形成新生湿地;另一方面,海浪和风暴潮不断侵蚀海岸线,导致湿地大量流失。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三角洲的面积是扩张还是萎缩。
黄三角的湿地面积,是减少还是在增加?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现代的黄河三角洲指的是1934年黄河分流点下移后形成的三角洲,北部以挑河湾为界,南部抵达宋春荣沟口。在山东东营,黄河与渤海交汇,水色界限分明,在卫星云图下都清晰可见。
黄河改道前(左)和改道后(右)的三角洲卫星图
借助于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人类得以准确定量黄河三角洲湿地的面积变化。三角洲的湿地包括两种类型,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二者的面积都超过1000平方公里。其中,人工湿地的面积在过去的40~50年里一直在高速增长,1973年的人工湿地面积还不到200平方公里,2010年就增加到了1183平方公里,增幅高达5.5倍。
黄河口湿地
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天然湿地的面积却在急剧减少。卫星监测数据显示,从1973年~2013年的40年里,黄河三角洲的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了42.67%,平均每年减少30.58平方公里。要知道在1985年,天然湿地的面积曾有3143平方公里之多,但2010年却急剧减少至1609平方公里,土地流失速度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