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周王朝式微,诸国并起,在天下开启了一场壮阔的战争史诗。大争之世,人才辈出,为这场上百年的诸国纷战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而战争的结局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了大秦帝国。
不过秦国虽然强大,但在统一过程中也绝非轻松,因为诸国曾经多次合纵起来攻打秦国,最为典型的就是公元前318年,犀首公孙衍率楚魏韩赵燕五国攻秦,一直打到了函谷关脚下,一度让秦国苦不堪言。而秦国为了应对东方六国的制裁,也并没有要坐以待毙,而是采用了“连横”的策略来对抗诸国所联合起来的“合纵”,最终大获全胜。
合纵与连横作为当时两种不同的联盟方式,无论是从表面上,还是逻辑上看都很简单,但是准确的实施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毕竟它与诸多因素休戚相关。因此,合纵在与连横的碰撞中会输也绝非是偶然,而是有其更加深层次的缘由。
合纵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1、合纵到底是什么?
《韩非子·五蠹》有云:“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
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小国联合起来对抗大国,这其实也是我们常见的小国间的自保方式,就例如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结合,北拒曹操,这其实就是合纵。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所以一些小国出于恐慌,为了自保,开始联合起来,等到了苏秦、公孙衍出现之后,开始正式大规模开展合纵这种外交策略。
韩、魏、齐、楚、燕、赵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结盟,约曰:‘秦攻一国,五国各出锐师,或桡秦,或救之。有不如约者,五国共伐之!’诸侯从秦以摒秦,秦家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
这种合纵的策略最初的时候确实是好的,使得秦国十五年不能出函谷关。
2、合纵具有不可预测性,容易出纰漏。
然而它的弊端也是非常的多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其缺陷逐渐显露无疑。
——比如说除了楚齐,韩赵魏燕四国虽然实力有一些差距,但是差距并不是很大,这也就导致了整个联盟中缺少一个说话有利的领头羊。看似是联盟,但其实是各自为主,并且因为联合的国家太多,很多时候状况会变得难以控制,也就是说会导致很多无法预料的现象出现。
因为每个国家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着为各自谋取什么利益,最初的时候是为了抑制住秦国的发展,于是组建联盟,然而随着联盟的时间长,这些国家的国主难免不会产生别的心思。并且这些国家也不是一条心的,战国纷争,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是相互的邻居,国与国之间的恩怨也并不少。
在后世我们熟知的三国时期,当初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十八路诸侯虽然打着一个名义,但是同样的争斗不堪,联盟只需要一个导火索就会破裂,董卓抛弃了洛阳之后,联盟立马四分五裂。
同样的,合纵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缺少一个说话一言九鼎的国家在前面带领着这些国家。
所以说合纵失败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人心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