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后,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十多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战争极其惨烈,期间沿线主要城市都遭受重创,部分甚至全部焚毁。
1855年黄河改道后,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从此漕运主要改经海路。
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轮船承运漕粮。
1904年,漕运总督也被撤废。
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
建国后,政府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截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年运输量3倍于京沪铁路。
但京杭大运河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却始终存在——大运河水源减少,水量不足;污染严重,水质较差;水利设施管理失范,水利工程严重老化,大部分年久失修,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而从运河沿线及运河管理情况看,大运河沿线产业结构高耗水、重污染企业占比较高、面源污染依然存在、沿线部分区域氟化物等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
此外,大运河的管理被分割给沿途的各个省市管理,这给运河的整体保护和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一些沿岸居民环保意识不高,运河整治难度较大。
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大运河脱离了现代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运河沿岸居民似乎已忽视了它的存在,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基本没有使用运河河水的概念。
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已将江、河、海衔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