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参加拳击训练的目的是增肌、减脂、塑性。但假如你问:旁边就有健身房,为啥偏偏走进拳击馆?被问的人内心恐怕也是很懵逼。
我发现大多数来到拳击健身的朋友,他们的心思基本很单纯,如“健身没有拳击有趣、健身out了、我就喜欢通过拳击健身”等等。
那么拳击“打”的肌肉相较于健身“健”出来的肌肉有哪些不同?
健身文化普及开来的时间要比拳击与格斗文化开始普及早了10来年,又加之亚健康的人群这些年来急增,所以人们多多少少对于健身都一点知识储备。
而在去年,发布的一文《拳击VS健美,练出来的身材为何不一样?》中我们也大致说明了,两者肌肉和训练目的不同之处。所以便不再具体谈这些了。
在我看来,健身训练肌肉大多属于主动训练,哪里缺就练哪里;而拳击在常年击打沙袋、击打靶、击打人的过程中在锻炼全身肌肉的基础上,被动地强化了你身体的几个特定肌肉群。这也是我认为两者各种区别中最有意思地方。
所以,今个咱们还真就聊聊这拳击的肌肉到底是怎么打出来的?
1、 旋转肌群/袖,斜方肌—肩部肌肉
拳击无疑是与打拳科学密切相关。练习者会学习如何打出教科书式的出拳,以及如何产生力量并使之传递到拳头上。
外行人对于拳击的一个普遍的误解是,打拳力量来源于胳膊。其实不然,力量是从腿的底部产生,通过身体核心传递,最终传递到拳头上。力量也通过肩膀。
本质上,旋转肌群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构成,对于大量需要旋转肩膀的运动来说是极为重要肌肉群,它并非主要力量来源,但在肩关节大范围活动时扮演者稳定上臂骨和肩膀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