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先秦墨家反对侵略战争的电影《墨攻》
商鞅任职期间,主要的对外战争是针对魏国,四次比较有名的战争,取得了胜利。收回了一些土地,并且在孝公十九年,朝见周天子。被封为伯爵。此时的秦国充其量是与其他的六国平起平坐,远没有达到称雄诸侯的实力。甚至连一个国家的扑灭不了。真正能够让秦国强大的是张仪等人而不是商鞅。
打个比喻商鞅变法就像是一剂猛药,治疗急性病还可以,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还有一百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对于刚刚恢复的国家来说,重要的是积攒实力,休养生息。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而秦惠文王应该是吸取了秦献公和商鞅两代治国的长处,走的是中间路线。后来听从司马错的建议讨伐蜀国,和任用张仪采用连横之术,才使得秦国令诸侯胆寒。
至于说商鞅不是法家的代表。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一是在商鞅生存的那个年代,二是从后世的评价来看。
在商鞅当时,他并不是很出名,至少在一些诸子百家的著述里没有提到商鞅的名字。和商鞅同时代的孟子在他的著述里根本就没有提到过商鞅,倒是说墨家杨朱的学说在当时颇为流行。比如说庄子,在他的天下篇里,提到了儒家的礼乐,提到了墨家的兼爱非攻,提到了名家的惠氏和公孙龙等人,也没有商鞅,从这些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可以见出当时的思想主流是道家,儒家,墨家,名家等之争,法家提到了一个慎道,商鞅君在当时是不入主流的。
那么,大凡圣贤都要立言,在商鞅同时代的有孟子,庄子,墨子,吴起,李悝,孙膑等人都有书籍传世,商鞅有一本《商君书》,但是其中跨越一百五十年,二十四篇中十八篇肯定不是商鞅所写,其余六篇,可能是商鞅所做,但是都是关于法令措施,至于说原理规律的阐述较少。用政客来定义商鞅是比较准确的。一句话,商鞅并不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直到韩非子和李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才提到了商鞅并进行赞美,李斯就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嬴政喜欢用酷刑镇压百姓。
《大秦帝国》李斯
后来的历史当中王安石赞美过商鞅,还曾经专门写过一首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通过赞赏商鞅不顾阻力坚持变法,来抒发自己的变法之决心。*也曾经高度评价商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主要是从革命的角度出发的。
骂他的人也不少,司马迁评价他是刻薄少恩者,杜甫有诗:“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是用来抨击暴政来劝谏当朝统治者的。所以这些名人对于商鞅的评价是为自己的政治诉求服务的。也就是把商鞅的影响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