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以诗为词的艺术特征,简述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27 21:14:57

提到苏轼的豪放词,他在黄州期间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堪称苏轼豪放词中的代表作

苏轼在黄州期间,曾多次来到赤鼻矶,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词人不禁感慨万千,他想到自己的壮志情怀、想到自己的仕途荣辱、想到自己的人生际遇,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蜚声词坛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以诗为词的艺术特征,简述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9)

这首词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首先,大江东去展现出了雄伟壮丽的景观,其次,苏轼将这种气势十足的景观与历史人物进行了联系,在跨越时空的文字中,仿佛让人们的思绪回到某一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布置了时间背景以及空间背景。

开篇的四个字“大江东去”,大气磅礴,将长江的滚滚气势展现了出来。“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只这一句,便将长江的浩大激荡与历史风云的印象勾连在一起

苏轼以诗为词的艺术特征,简述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10)

苏轼笔下的赤壁有着无穷的魅力,这种典型的以我观照世界的“有我之境”,是源于词人心灵深处对崇高境界的一种向往。苏轼在词中极尽夸张地描写赤壁惊心动魄的美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表达词人内心向往功业的伟大而崇高的人格力量。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辉煌一时,最终会被历史的浪花淘尽,成为历史上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或者成为人们只能在文字记载中重拾的印象,或者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演义,抑或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苏轼以诗为词的艺术特征,简述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11)

上片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词人对风流人物的向往、崇敬之情。

词人还以“人道是”以引出所要刻画、渲染的英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赤壁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种具有很强画面感的词句也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与联想,从而将读者带入惊心动魄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叙述中,并让读者从词作中感知词人的精神和胸襟。

苏轼以诗为词的艺术特征,简述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