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思政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实施“以体育人”的具体体现。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应聚焦立德树人,抓好价值引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讲好故事、实践体验等5个着力点,从而增强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着力价值引领,发挥体育课程目标的导向作用。作为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者,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实现知识、技能与价值的融合统一。一是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实施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和行动指南,不断提升学生认识运动规律和身体改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进程中勇于探索运动真理、追求身心和谐、点燃青春梦想,形成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和行动自觉。二是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体育课程思政目标的导向性,即“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其目标导向既是基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考量,也是体育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体育教师要恪守体育课程肩负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准确把握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和价值指向,系统地整合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体育教学情境中,以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教育功能的融合发展。
着力教学设计,深度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体育课程思政并不是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结合体育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找寻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在体育教学中自然有力地贯穿思政元素。体育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且具有鲜明的特色,由于这些思政元素并没有直接体现在课程内容中,因而需要体育教师在现有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中深度挖掘育人价值和体育精神,并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比如指导运动训练时,可挖掘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等思政元素;指导体育竞赛时,可挖掘顽强拼搏、遵守规则等思政元素;在球类运动等集体项目中,可挖掘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思政元素;在武术项目教学中,可挖掘以和为贵、文明礼仪等思政元素。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把凝练其中的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体育教学知识点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学情分析,遵循学思践悟的生成逻辑。体育教师要立足教学现实和学情分析,准确把握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方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突破体育与健康的认知盲区,促进学生体育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体育教师要不断审视与反思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求最大限度彰显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一是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了解思政素材的选择能否引发学生的共情和共鸣。二是要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反思在实施体育课程思政中是否存在形式化、平面化、空洞化等方面的误区与偏差,即是否把“体育”与“思政”简单叠加,导致“水乳不交融”;是否把丰富的体育资源有效转化为思政资源,达到体育课程思政应有的深度、力度;是否结合体育教学实际灵活展开课程思政,让学生听得进、听得懂。总之,要在“学”“思”“行”中最大程度“激活”体育思政资源,让其发挥整体化、立体化、具象化的思政教育功用。
着力讲好体育故事,增强课程思政的感染力。体育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更是一个教育人、感染人、启迪人的过程。体育教师要把广博的理论、深刻的思想转变为生动、立体的教学话语,就需要借助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不断在上好、讲活上下功夫,使学生以乐于接受、积极喜爱的态度撷取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讲好体育故事则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更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师生的互动。着力讲好体育故事的核心是以“爱国主义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传播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其重点在于把“讲故事”与“讲道理”结合起来,把“讲体育”与“讲德育”结合起来,增强课程思政语言的鲜活性和时代性;其切入点是善于抓住体育大事件、体育赛事、体育名人、红色体育等事件、事迹和事例中丰富的思想内涵,以此作为鲜活的课程思政素材,从而能够有效吸引学生、鼓舞学生、教育学生。
着力实践体验,构建体育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体育教师要用实践讲思政,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嵌入体育课上课下、覆盖网上网下、延伸校内校外,以“行走的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从而将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价值运用到实际行动中。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实践,包括日常体育训练、体育竞赛、体育俱乐部和体育文化活动等常态化活动,还包括民族传统体育、野外生存、军事体育、定向越野、素质拓展等延展性活动,使体育课程思政具有时间长度、空间宽度的实践场域。二是以大思政理念为指导,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联动育人机制,包括学校、家庭、企事业单位及社会机构的积极参与,形成协同效应。通过实践体验,把单纯的校园体育活动有效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场域,包括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以及组织观看重大体育赛事、邀请著名体育人士做报告等形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丰富载体,以完成“以体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必须强化体育课程思政意识,将课程育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高质量课程思政推动“以体育人”目标的实现。
(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21日第5版
作者:华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