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瓶为宋代酱釉天球,天球瓶,亦可成为长颈瓶,通体施酱釉,纯正清雅。
鼎盛时代 尽显自然明清作为插花艺术的鼎盛时代,插花理论有较大的发展,许多插花理论著作相继问世。如列出了每个月的主花与配花的屠本畯《瓶史月表》;袁宏道的《瓶史》,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插花的花材、花器以及插花技艺和插花事宜;而高濂的《瓶花三说》则把鲜花的插养技艺视为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休闲方法之一。《瓶花三说》即“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张谦德的《瓶花谱》对插花技艺也给予了阐述。
此图为宋代油滴黑釉撇口瓶,瓶撇口,短颈,丰肩,长腹,圈足。足部以上施油滴黑釉,扣沿施一圈白釉。此瓶器形精美,釉色滋润。
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相信物我本属一体,因而崇尚自然,将自然作为心灵的寄托和归依,由此也形成了中国文人插花最典型的主题——遣怀,即抒发内心的感情。
在中国式的插花中,与遣怀这一主题相应,宋时出现了理念花,用名贵素雅并富于象征性的花卉,如“梅、兰、竹、菊、杉、柏、水仙”等,表 达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愿望和抱负。但“理念花”只是注重品格昭示,却无法传递文人更复杂微妙的心境和情感,于是元明清时期出现了“心象花”、“自由花” 等,花材运用更广泛自由,主题也多是抒发个人心态和情趣。
此图为宋代耀州窑刻花梅瓶,梅瓶创烧于宋代,其型高雅端庄,为历朝文人帝王所追捧,此款梅瓶造型美观大方 ,刀工一气呵成。
中国人崇尚自然,将自然作为心灵寄托和归依是其表现的一方面,其表现的另一方面在于对自然纯朴的推崇,爱“天然”而忌“雕饰”,这使得中国插花无论是“理念花”还是“心象花”等都具有一个相当明显的特色。就是每一支花的自然形态都得以充分舒展和体现,这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式插花用花量少的特点,虽不至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但确是力图通过疏密、虚实的巧妙安排,在小天地里做大文章。
在现代,通过花卉与瓶器的摆放结合制造出一方美丽的小风景也不失为一项陶冶情操、放松身心的休闲艺术。很多喜欢收藏瓷器的藏友们购回瓷器后往往是将其束之高阁,作为一件单纯的摆设。昂贵的瓷器如此细心保护自然无可非议,不过对于一些基本的瓷器不如将其作为花卉的承放之所,发挥其长。花卉与瓷器的结合相信一定会让两者皆更显魅力。
进入域鉴APP“花与瓷”课程,瓷器专家申公明老师在线为您讲解插花艺术与瓷器结合之美。申公明老师作为瓷器专家,同时也是一名花艺爱好者。本次将通过视频为藏友们展现插花艺术的基本要点、插花工具、鲜花保鲜方法以及立式、斜插式、展开式、排列式、螺旋式、复合式等插花手法,教你学会如何用花卉在瓷器上作画、让花卉跳舞。体会“花与瓷”之美,带您领略另一番的收藏乐趣!
申公明
从事海外文物回流工作20余年,长期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寻找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长期参与央视1台《鉴宝》央视2台《寻宝》的专家组成员鉴宝。
1999---2006年在世界各地为国内几家知名拍卖行征集拍品;
2009年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毕业;
2010年与内蒙考古队队长刘国祥先生在红山文化考古现场考察学习;
2010年跟随北大考古系主任徐天进等在美国各大博物馆考察;
2011年应马来西亚槟城邀请出席文物鉴定会;
2010年----2016年,北京乾方文物鉴定公司总首席执行官 2016年至今,策划建立专项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