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说得更确切一点,书法是书法家以个人的用笔技巧和审美能力,把汉字的笔画和结构重新排列组合后,让汉字变化出更多造型美和结构美的视觉艺术形式。
汉字的历史,实际上是汉字不断简化的历史,是汉字朝着笔画与结构的简洁凝练,容易辨认和书写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人们书面交流的好工具。
汉字跟中国人相伴数千年,中国人对汉字结构的造型美早已如数家珍,因此,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具有天生的敏感性,一幅书法作品写得好不好,大多数普通人还是能看出子寅卯丑来。
黄庭坚《松风阁诗》右
书法虽然有固定的笔画和结构,比如,点、横、撇、竖、捺、钩,在起笔、行笔、收笔中怎么用笔,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这个程式就是书法的“法度”。法度可以看作是书法的共性,是每个书法家必须遵守的书写规范,跟历朝历代的文化导向和审美共性有很大关系。
但是,过于重视法度的书法,往往会丧失掉艺术个性,只因为书法是书法家以个性气质催动毛笔挥洒出来的线条艺术,每一条线条凝结了书法家的功力、才华、情感,以及对自然美的理解,如,书法术语中的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等,是书法家通过笔法的模仿,把自然美上升到艺术美的见证。
因此,如何在书法中体现个性,塑造个性化的线条语言,成为历代书法家毕生追求的目标。
黄庭坚《松风阁诗》中
不过,从书法共性的角度,还是能看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书法所表现出来的大同小异的艺术趣味,代表了一个时代共有的审美情怀。
在清朝著名书法家兼书法理论家梁巘(1710年——1788年)眼里,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宋代的书法创作,由于之前有晋代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超然洒脱的书风,以及唐代雄浑庄严,重视法度的书风作为参照,给宋人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因此,宋代人在书法创作中,完全可以避开这两种风格,开拓出一种适合宋人气质的书写。
宋代的文化优势在于词令的创作,跟唐诗一样取得了高峰。宋词主体上以婉约词为主流,节奏舒缓、柔和,带有鲜明的柔媚格调,大多是表现花前月下的流行小调,其风格宛如江南水乡滋润下的喃喃细语,非常适合小姑娘抱着琵琶吟唱。
黄庭坚《松风阁诗》左
宋代的这种文化特征自然而然影响到宋人的审美情趣,所以,在个性气质上,能看到宋人骨子里不缺乏柔媚、婉约的基因。
宋词的审美标准,深刻影响到了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
宋人的书法创新,实际上是把笔法意趣和书卷气作为开拓书法艺术的突破口,它们为宋代书法打开了另一番天地。
要完成这种风格的开拓和营造,积累个人的文化修养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我们能看到,宋代在书法史上留名的书法大家,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如苏轼、黄庭坚等人都符合这个标准。
他们都以深厚的文学修养滋养着个人的书法趣味,把书法中的书卷气和意趣美体现得淋漓尽致,是深厚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在宋代众多书法家的比对中,占据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