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过渡到全脚掌内侧着地
八、着地方式背后的科学道理
在跑步过程中,脚每次着地必然会对地面形成2-3倍体重的作用力,此时地面会形成相等的、反方向的力。
1、脚跟着地与前脚掌着地受力对比
图1的曲线描绘出了从脚后跟着地至脚掌离开面过程中地面反作用力的变化,很明显看到有两个峰值。
第一个峰值(称为被动峰值)是脚后跟接触地面的瞬间,地面给脚和小腿的反作用力(此图是以脚后跟着地跑者的数据),冲击力峰值基本上反映出了此时地面对脚和小腿冲击力的大小。
第二个峰值(主动峰值)出现在着地过程中的中间时刻,此时冲击力来自脚支撑身体的重量。很明显第二次冲击力峰值比第一次大,时间长,这是很典型的现象。
图1 脚跟着地时,地面垂直反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特征
图2显示当采用前脚掌着地时,第一次冲击力峰值消失了,原因是我们转变着地方式,通过足弓、跟腱和小腿肌肉代替脚跟吸收了冲击力。
下肢更多是随着前脚掌着地而缓冲,所以不是直接的硬碰硬。
图2 前脚掌着地时,地面垂直反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