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站 北京路
广州自秦汉(公元前214年秦南海尉任嚣筑番禺城)开始,建城已有2200多年。2千多年来,广州的城市中心以北京路为基点,拓展经营,世代不息,形成了“不断代,不迁址”的城市格局。至今为止,只有罗马、亚历山大可以媲美。
北京路的名字也是屡屡更迭。清光绪年间,北京路北段(即中山路以北)那时叫布政司前街;中山路至青宫门前叫承宜直街;青宫至西湖路口叫双门大街;西湖路口至大南路口叫雄镇直街。
清末民初开始,广州商业大发展,拆城墙修马路,1920年统称为“永汉路”;后来,为纪念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永汉路曾改为“汉民路”;1966年永汉路更名为“北京路”。
林琳老师给书友们详细介绍北京路沿途的重要景点:
广东省财政厅
在北京路最北端,是一座欧式建筑,前身是明清两代的广东明代的承宣布政使司所在地,即藩司衙门,民国后在该处筹建广东省财政厅。它的西侧是知府署,东侧是皇宫。与北京路呈丁字形,东西一字排开,红墙绿瓦,门墙林立,气派森严。
千年古道
北京路在唐代之前是低洼的河涌地,至了唐朝时,人们将低洼地填平筑路建楼;至明清时期,城市布局已基本形成,北京路两旁房屋密集,后世不断在该处加高道路,于是便有了现在所见到的层层古道。
考古发现:北段位于儿童书店前面发现了由唐至民国时期的路面共11层;北段千年古道遗址位于北京路中段,长约44米,宽约3.8米,在距地表深3米以下,11层路面,由上而下分属于民国、明代、宋元、南汉、唐代等5个历史时期。
民国路面——距地表约0.5米,铺石。
明代路面——距地表约1米,铺黄砂岩石板,平整。
宋元路面——共4层,最上面一层距路面1.3米,最下层距路面约2.3米。非常规整,一层卧砌砖面,一层“人”字形平铺砖面。
南汉路面:共两层,每层0.2米,用灰砖平铺。
唐代路面:共3层,上面两层铺砖;下面一层铺碎石。
唐代以下路面,距地约3.5米,为青灰色的淤泥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