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北楼
在北京路南端靠近西湖路口的广州百货大厦前,发现了明清时期的拱北楼基址。此拱北楼在宋代叫双门底。
在此处下1.6米~2米深处,层层叠压着古代的建筑基址,涉及宋、明、清代。现在看到的应该是宋代和明代门楼西边门洞的位置。
抱鼓石原立于拱北楼故址上。
铜壶滴漏
高2.64米,由大小不等的4个铜壶分层摆放,上层的铜壶下方有龙口,从龙口滴水到下一层,最下方的铜壶插有一把铜尺,上刻有十二时辰,一昼夜间水滴尽,而铜尺也升至最高。
第一壶名“日天壶”(日壶);第二壶名“夜天壶”(月壶);第三壶名“平水壶”(星壶);第四壶名“受水壶”(箭壶)。四壶依次安放于阶梯式座架上,各壶皆有铜盖,第一,二、三壶下端均装有龙头、龙口滴水,依次滴注储水受水壶中,受水壶的铜盖中央插铜尺一把,长66.5厘米,刻有十二时辰,自下而上为子至亥时。铜尺前插入一木制浮箭,下为浮舟,随着水位提高而逐渐浮升,显示时刻。壶身饰铸云纹及北斗七星。
除了日、月、星、箭四个铜壶以外,还有特制的一个龟蛇合体的玄武形铜盖。
该铜壶滴漏自元至清末一直置于广州拱北楼上,是最繁华的中心地,用作报时。这比建于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伦敦大钟(Big Ben)早了五百多年。
这是我国现存最大和最完整的古代报时器。那时,在楼下悬牌通报时辰,晚上则击柝报更,广州全城以此作标准时间,俨然如现代大钟楼。所以又被称为谯楼、更楼。
第七站 药洲
五代时期,南汉国定都广州,改称兴王府。在兴王府内外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宫苑、园林、寺庙建设。兴王府的宫苑园林很多,药洲就是城南的南宫区,是南汉园林的真正遗迹。
遗迹是在城西南的今西湖路一带地段,唐代以前还是广州城西的一片积水谷地,水源来自白云山流经市区的文溪和这一带的涌泉。南汉国时,利用这一天然谷地凿成一座大湖,作为皇家宫苑,称“南宫”,宋代以后称为“西湖”,又叫“仙湖”,今天西湖路清代叫“西湖街”,得名自西湖。
至于为何将湖中之洲命名为“药洲”,“药洲”:一说南汉王刘䶮于洲上聚方士炼药,洲上花药氤氲得名;一说米芾在九曜石上刻“药洲”,“药”与“御”是通假字得称。明代,“药洲春晓”是羊城八大景之一。
药洲园林的主体是湖、洲,配景为花、石,这种园林制度,为北宋所尚袭、成为“花石纲”制度。药洲之石以九曜石为主,以其布列如天上的星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