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却因你而死完整视频,我不杀伯仁却因我而杀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2-01 13:50:45

我不*伯仁却因你而死完整视频,我不*伯仁却因我而*(1)

“我不*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在很多影视剧中经常出现这句话,意思是自己并非想*死某人,或者并非出于本意去做一件事情,但是别人却因自己的原因而死,或者受到伤害。

这是一句著名的谚语,我们都知道,每一句成语、谚语背后都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那么这句话的背后是怎样的故事呢?这句话是谁说的,伯仁又是谁呢?

01 伯仁是谁?

这句话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是东晋著名宰相王导说的,其中的“伯仁”指的是晋朝的大臣、名士周顗。

周顗,字伯仁,他年少成名,二十岁左右已经开始进入仕途做官,不仅世袭着成武县候的爵位,还担任着秘书郎,大将军司马毗的长史。永嘉之乱后,周伯仁跟随当时的安东将军,后来的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镇守建业(今南京)。

像魏晋时期的所有名士一样,周伯仁非常好酒,经常喝的酩酊大醉,不能正常处理政务,因此还得了个著名的雅号“三日仆射”。

《世说新语·任诞》中有一篇专门为周伯仁的这个称号来历做了传:“周伯仁风德雅重,深达危乱。过江积年,恒大饮酒,尝经三日不醒。时人谓之‘三日仆射’。”

我不*伯仁却因你而死完整视频,我不*伯仁却因我而*(2)

意思是说周伯仁这个人风雅德行高尚稳重,对国家的危乱形势了如指掌,是个堪当大任的人物。只是渡江这么多年以来,他常常无节制地饮酒,曾经有一次居然醉了三天才醒过来,所以人们都称他为“三日仆射”。

魏晋人好酒,有的是真的爱喝,比如“酒圣”刘伶,是除非醉死,只要醉不死,就要往死里喝;有的却是被当时的政治形势所逼,比如阮籍,他比周伯仁更厉害,有一次喝醉,居然整整醉了六十天。而周伯仁醉酒的原因大概两者兼而有之吧,毕竟东晋王朝刚刚建立,像他这样正直的人是很容易夹在政治权势斗争中左右为难的。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周伯仁这么爱喝酒,可也不是什么人的酒都喝。《世说新语·方正》篇记载:“顾孟著尝以酒劝周伯仁,伯仁不受。顾因移劝柱,而语柱曰:‘讵可便作栋梁自遇!’周得之欣然,遂为衿契。”

有一个叫顾显的人曾经劝周伯仁酒,周伯仁却死活不肯喝,顾显回头举着酒杯对面前的柱子说:“你以为你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吗?”其实是对周伯仁说:“你以为你很了不起吗?摆那么大的架子!”周伯仁听了,觉得这个人很直率有趣,这正是魏晋之人特有的风格,很高兴,不但把酒一干到底,从此以后,两人还成了相契的好朋友。

魏晋时期,政治形势混乱,大臣们夹在各个门阀斗争之间,整体提心吊胆,难免会左右摇摆,但周伯仁却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他非常敢于说真话,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例外。

我不*伯仁却因你而死完整视频,我不*伯仁却因我而*(3)

有一次,晋元帝司马睿大宴群臣,酒酣耳热之际,司马睿有点儿飘飘然地说:“今日名臣齐集,和尧舜之世相比如何?”周伯仁正好喝醉了,酒后吐真言,他大声道:“现在虽然同样是人主君王,但怎么能跟尧舜盛世相提并论?”

晋元帝很尴尬,当然也更生气,一怒之下把他关进了大牢,下令不日处斩。晋元帝毕竟是开国之君,还不至于昏庸到因大臣说了一句“真话”就将其处死。过了几天,他消气了,就把周伯仁放了出来,朝臣们都去看望他,给他压惊,周伯仁却轻松地说:“我就知道我罪不至死,早晚会把放出来的。”

这次周伯仁得罪了皇帝却没有死,但是后来却因为误会间接死在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手里。

02 和王导亲密无间的友谊

本文开头说过,“我不*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话是王导说的,也就是说周伯仁是王导间接害死的,但故事的前半部分,王导和周伯仁却是非常好的朋友,两人的关系完全可以用如胶似漆、亲密无间来形容。

《世说新语·排调》中记载:“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我不*伯仁却因你而死完整视频,我不*伯仁却因我而*(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