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诗魂雕塑。 摄影/师源隆
2006年,毕业于复旦法语系的尚雯婕放弃了白领工作,辗转三个赛区参加了“超女”的海选,并且最终夺魁,可称是复旦人“特立独行”生活路径的一个缩影,111周年校庆时,她应邀献唱《今生永相伴》,这首歌也在另一支复旦合唱团echo的演绎下,以附赠CD的形式成为复旦录取通知书的一部分。歌词中的“心无羁绊,独立自在翱翔”,或许便蕴含着复旦人对未来的殷切念想吧。
更多的时候,在复旦的生活没有如此清晰的目的和指向,也因此,他们离开时或许怀着比到来时更多的疑惑。他们可能不会有清北那样“天之骄子”的傲气,也不喜欢频繁提及自己的校友身份,但复旦充盈的底色,总会为校园生活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沉淀。就如同校园里时不时轮流翻修的二三四五六教,外观上修旧如旧、低矮平常,内里却已是焕然一新。在复旦,很少有人会告诉你“应该”去做什么,但它的氛围会潜移默化地教你,去成为一个“不被特定目的所局限的自由人”。
▲ 任重书院,3号宿舍楼。此名为纪念解放后第一任校长陈望道先生。摄影/一湖秋色
▲ 校训石前,毕业留念。摄影/一湖秋色
复旦人的毕业合照是在那不甚宏伟的正门前拍的,这座五十年前落成的校门朴素却宽阔、历久弥坚,上面挂着“欢送XXXX届毕业生奔赴世界各地”的横幅。他们脱下学位服后,便要汇入面前邯郸路的滚滚红尘,而内心的某个角落,却会永远地留给名为“复旦”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