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复功能锻炼相关知识
随着医学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骨科患者诊治过程中,康复功能锻炼逐渐成为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是加快骨折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一项重要护理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指导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对骨折愈合、伤肢功能恢复及患者身心健康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骨折治疗的目的
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骨科病人在外伤和手术后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对预防骨关节、肌肉、软组织的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功能恢复得好坏与早期功能恢复锻炼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功能康复锻炼在整个康复期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对病人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的指导是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
什么叫康复功能锻炼
所谓康复功能锻炼是指在骨与关节的损伤中,除医生治疗外,患者自己锻炼、按摩、伸缩肌肉、活动关节来恢复肢体的正常活动就叫做康复功能锻炼。
康复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什么
康复功能锻炼的目的在于恢复躯干和肢体各部关节固有的功能,防止由于出血而产生的关节挛缩、韧带短缩、肌肉僵硬、滑膜粘连等不利于关节活动的各种改变。即使关节周围已有血肿、水肿、机化,通过活动也可以使疤痕松弛、软化,不再影响关节活动。
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1、复位、固和康复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三个基本过程。复位和固定是治疗的核心,而康复功能锻炼是骨折术后肢体获得满意功能和疗效的保证。没有正确而积极的康复功能锻炼,即使复位和固定都很理想,也不能很好的恢复肢体的功能。
2、据有关资料报道,患肢制动超过3周,在肌肉和关节周围疏松的结缔组织变为致密的结缔组织,易至关节挛缩,卧床超过3-5周,肌力即减一半,肌肉亦出现废用性萎缩。
康复功能锻炼的作用
1、促进消肿,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
2、促进骨折愈合
3、促进血液循环
4、减少并发症
通过康复锻炼可以减少并发症
急性肌萎缩
深静脉血栓形成
脂肪栓塞
筋膜室综合症
关节僵硬与粘连
骨不连
康复功能锻炼的原则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次数由少到多
时间由短到长
强度由弱到强
活动以不感到疲劳
骨折部位不感到疼痛为宜
康复功能锻炼的要求
功能锻炼的要求是以达到恢复原有的肢体生理功能为目的。
对上肢要求灵活机动,达到恢复功能。
对下肢要求坚固稳定,恢复负重、行走
二、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靠自身以外的力量进行运动,主要依靠他人或健侧肢体带动。
适应征
适用于体弱无力,暂不能作主动运动的患者。
在固定部位的远端关节做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腱粘连,但运动要轻柔,以免影响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被动运动的方法
(1)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作主动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2)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 被动活动力量要柔和,不要过力,防止损伤,以病人不痛或轻痛为度。
主动运动
关节制动:等长收缩锻炼,即静力性肌肉收缩,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整个肢体的肌肉紧张用力然后放松。
关节可以活动:等张收缩锻炼,即动力性肌肉收缩
原则: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一)第一阶段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使肿胀早日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主要形式是使患处肌肉作舒缩活动。
上肢骨折:可作握拳、提肩活动,握拳时使整个上肢肌肉用力,而后放松。
下肢骨折: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使整个下肢肌肉用力后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关节屈曲。
踝关节骨折: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动作。
(二)第二阶段
锻炼的形式:逐步活动骨折附近的关节。
上肢骨折:除作握拳外,还可作一些主动性的关节伸屈活动。整个上肢的伸屈、外展、内收,先由简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
下肢骨折:可进行抬腿和髋关节伸屈活动,并可上下肢结合,进行攀扶站立,逐步开始轻度负重活动。
(三)第三阶段
这时患处软组织已恢复正常,肌肉有力,已有足够的骨痂,一般接近临床愈合。
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面的关节活动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动都可以进行,活动的次数及范围可扩大。
(四)第四阶段
此期病人的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运动,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
上肢骨折病人可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工作。
下肢骨折病人可作上下坡、上下楼活动,在拐杖或手杖保护下,作一些负重的活动。
三、上肢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
锁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早期(2周内)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2)中期(2-4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