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图,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五个维度

首页 > 网络科技 > 作者:YD1662022-11-20 18:28:13

由图4可见,整个语篇布局结构清晰,结构性强。首段提出核心观点“The Internet Harms Friendships”,后面三个段落依次提出三个分论点:网络交流无法替代面对面交流、网络使人变得更加自我、网络关系无法建立充分的信任,且三段分别按照“主题句+支撑性理由”的信息结构展开。在支撑性理由方面,文中采用引用专家的观点(According to a parenting expert)、举例子(For example)等策略丰富论证方式,使论点有理有据,更加令人信服。为此,从语篇层次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语言大观念:围绕语篇的核心论点布局分论点,多种论证策略并用会有力支撑分论点及核心论点。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图,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五个维度(9)

五、英语学科语言学习大观念的价值

语言大观念对丰富英语学科大观念的概念内涵、提升学生的语言意识、建构形式与意义融合发展的语言课堂样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丰富英语学科大观念的概念内涵

从《课标》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的结构和发展关系来看,语言能力是其他要素发展的基础。显然,不指向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实质上偏离了英语学科教育的本质。换言之,即使《课标》构建了全新的课程目标,以及与其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始终应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英语学科大观念的概念内涵不能缺席关于语言及语言学习的概念性理解,语言大观念理应作为英语学科大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蔷等依据《课标》理念与内容尝试从学科本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视角,围绕英语课程与学科育人、语言学习与主题意义探究、语篇与语言学习活动三个主题,提炼出英语学科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大观念网络结构[18]。我们从这种分类中已经能够看到语言大观念的影子,此时的语言大观念被镶嵌在语言学习与主题意义探究以及语篇的关系之中。本文提出的语言大观念则自成独立的观念体系,是立足语言本体以及语言学习的概念性理解,能够极大丰富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内涵。

(二)巩固发展学生的语言意识与语感

《课标》首次把语言意识和语感作为语言能力所涉及的内涵,把对语言本质、形式和功能的意识和认识概括为“语言意识”,把对已知语言的体验和感知概括为“语感”。概括地说,“语言意识和语感是学习者在使用(含学习)语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内在心理素质,是学习者通过感知、体验、观察和思考语言,逐渐悟出洞察语言本质和运作路数的思路”[19]。可见,语言意识与语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大观念作为关于语言及语言学习的元认知,恰好是巩固发展学生语言意识与语感的重要载体。详言之,语言大观念对提升学生关于语言本质、语言形式与功能、语言感知与体验等意识和认识,增强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语言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与此同时,语言大观念还可以助力学生把握英语学习的规律,领悟英语学习的意义,推动学生深度语言学习、内化、迁移的发生。

(三)构建形式与意义融合发展的途径

当前关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探究基本围绕主题大观念而展开,容易造成了语言教学过于重视主题探究而轻视语言学习的窘境,不利于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的融合发展。事实上,语言教学是以语言形式为中心、还是以语言意义为中心,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和英语教学实践领域争论的焦点议题。如何直面这一“钟摆”现象,找到统整和融合二者发展的有效途径,致力于融合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英语教学,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语言大观念的提出为打破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的藩篱,使二者由分离走向融合统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类比来讲,我们可以把主题大观念和语言大观念看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两类大观念分别代表DNA的两条主链(backbone),互相平行但走向相反,产生双螺旋构型。语言大观念与主题大观念又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互相支撑、互为一体的,二者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共同致力于发挥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效力。

六、结语

回顾近年来关于大观念的研究发现,尽管宏观层面的课程编制与微观层面的教学设计都对大观念做了不同维度的分类和阐释,但英语学科大观念因其学科的特殊性一直尚未形成全面而共识性的理解。目前已有的关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探讨基本都在强调主题大观念,出现了忽视了学生语言意识发展的问题。为对这一现象适时纠偏,本文在现有关于英语学科大观念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来自一线英语教师的反馈与诉求,提出英语学科语言大观念的概念。通过阐述其内涵、解读其特征、说明其价值,推动一线教师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语言大观念对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作用,助力其深度理解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青年专项课题“基于实践共同体的教师发展项目对英语教师转变的影响研究(课题批准号:CDCA19125)。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图,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五个维度(10)

参考文献

[1] Dewey, J. 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02.

[2] Whitehead, A. N. The Aims of Education and Other Essays [M]. 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 1929.

[3] Bruner, J. S.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4] Ausubel, D. P. Some psychologic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objectives and design of an elementary-school science program [J]. Science education, 1963, 47 (3): 278-284.

[5] Erickson, H. L. Stirring the head, heart, and soul: Redefining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M].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1995.

[6] Wiggins, G. & McTighe, J.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Expanded 2nd Edition) [M]. Virginia US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2005.

[7] [14] [18]王蔷,周密,蒋京丽,闫赤兵. 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 [J].课程·教材·教法, 2020, (11):99-108.

[8] 赵连杰.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建构路径及案例剖析 [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1, (11): 40-44.

[9] [11] 王蔷,周密,蔡铭珂.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1):1-7.

[10] [15]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19;31;35.

[12] 王文斌. 论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的关系 [J].外语教学,2022(2):1-9.

[13] [17]林恩·埃里克森,洛伊斯·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 [M]. 鲁效孔,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19.

[16] Jonassen D. Beissner K. & Yacci M. Structural Knowledge: Techniques for Representing, Conveying, and Acquiring Structural Knowledge [M].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1993:2.

[19] 梅德明,王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1.

(本文首次发表在《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年第7期)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图,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五个维度(11)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