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核心素养是什么,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有哪些

首页 > 网络科技 > 作者:YD1662022-11-20 18:06:55

周敏烈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物理教学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要素,对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五点思考与探讨。

【正 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作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新一轮课程改革、转变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核心素养”目标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明确表述,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就是立德树人。

一、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要素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学习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集中体现的带有物理特征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主要由“物理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创新”、“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1、物理观念与应用: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2、科学思维与创新: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3、科学探究与创新: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二、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的思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那么,怎样才能在物理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核心素养教育,把核心素养教育落到物理学科教学中?基于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物理学科的实际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就对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核心素养教育进行了几点思考与探讨。

1、物理教师要认同核心素养

任何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要落到实处,必须得到教师的认同。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有哪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这些东西必须深入到教师的头脑中,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认可、赞同。只有认识到位了,内化于心才可能外显于行,才会在实践中自觉地贯彻实施。

2、物理教学要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科学思维与创新素养。

  马云曾说:“一个人最需要学习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我们的物理教学往往重知识、轻过程,重结论、轻实践,在这样的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有思维定势,容易一叶障目,不见物理学的“森林”。

  例如,在“力的分解”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力的分解方法,然后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大量地练习巩固。而为什么要进行力的分解,怎么进行力的分解,如何应用力的分解,教师则是一笔带过,这样做短期效果很光亮,但学生的学科思维被“格式化”,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也就不复存在。

  我曾在所教高一学生中做过一次测试,以下是其中两道题目。

  题目1:物块所受的重力G=10 N,AO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45 °,BO绳水平,AO、BO绳悬挂的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求AO、BO绳所受的拉力分别是多少?

  题目2: 假如你驾小车在野外树林陷入泥坑里,此刻你发现无法向周围人求救,若车里只有一根长绳,你如何自救。

  对题目1,大多数学生能应用力的分解计算出正确的结果,说明多数学生还是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模型化”的题目;题目2,还是考查相同的知识,但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解决,说明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只懂得机械做题,不会从物理迁移到生活解决问题。

  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能够解决“模型化”的题目,更要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和方法,学会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为后续学习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3、 物理教学要提升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体验到的东西最具真实感,能使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物理教学中,因为所涉知识面广,概念抽象,规律复杂,题目多变,仅仅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因此,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索空间,让学生参与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最终使知识由抽象变为形象,思维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例如,在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摇‘绳’发电”实验:让两个同学摇动导线,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的摆动情况,可以感知地磁场的存在及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情况;在学习“自感现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千人震”实验:在开关断开瞬间,牵手学生有强烈触电的感觉,让学生体验线圈在自感现象发生时神奇的“魔力”;在研究“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针浮液面”实验操作比赛:每张桌上放有一根回形针和装有水的玻璃碗,尝试让回形针漂浮在水面上,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体验液体表面张力超能的“力量”。

  教学中,学生在新颖有趣的实验感召下,通过合作探究,参与亲身体验,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回归生活。这样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将得到提高,同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

4、物理教学要渗透物理思想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物理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研究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隐藏在物理知识中,这就需要我们的物理教师充分去挖掘,然后在知识的教学中主动地、有意识去渗透。例如:讲高中物理规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实验归纳法,牛顿第二定律、楞次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等,这些规律的得出往往有这几个步骤: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得出一般结论。但是,从没有人对这种方法提出质疑。这就是科学方法教育的遗憾。我们知道,归纳法是基于少量物理现象总结得出的一般结论,结论是否可靠还需要大量实验的验证。我们的教材往往根据一个实验现象,就轻而易举地得出普遍结论,从科学上讲是极不严谨的。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从一个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后,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至少列举出两三个同类现象,有时还要从理论上给出解释。例如:楞次定律,教材只给出了一个实验,就得出了普遍规律,于是就把规律应用到各种情况中去。我在教学中,从教材实验总结出结论后,再举出两个例子,让学生分析是否能得出同样的结论,最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用反证法证明如果不遵循楞次定律,电磁感应过程中能量就不守恒,就会导致永动机的出现。这个时候学生才真正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楞次定律的必然性。

在物理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对称性思想能更清晰地揭示出物体运动状态,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特点。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可以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一规律,让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鲜明的对称性。再比如在“竖直上抛”的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总结体会上升与下降的对称性,利用竖直上抛这一规律,解决有关斜抛运动的问题就简单的多了。启发学生体会物理过程具有对称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清晰地认识物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5、 物理教学要促进学生哲学思考,培养科学态度

  首先,以物理学史教育人。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战胜谬误的历史,是一代接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的历史。例如,“经典力学之父”牛顿“如果我能看的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的名言让学生学会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及实事求是的态度;法拉第十年磨一剑的事迹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居里夫妇为提炼放射性元素镭而甘愿受放射性辐射损害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为造福人类敢于献身的精神……物理教学中让学生重温这些历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学到科学家坚忍不拔、敢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实现立德树人。

  其次,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人。对科学家的评价我们还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往往强调事情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情的另一方面。例如,在介绍伽利略、牛顿、开普勒、法拉第、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的贡献时,我们都非常正面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但在谈到亚里士多德时,我们可能更多地当作“反面教材”,忽视他的贡献,甚至“嘲笑”他。其实,在教学中提及亚里士多德的一些错误观点时也不妨进一步指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马克思称他是最博学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用客观、科学的态度去评价一个人,从而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素养比习惯重要,思考比接受重要;自主比灌输重要,个性比共性重要;多元比单一重要,融合比个体重要;创新比墨守重要。

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教学不是提供结论而是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6

[2]邢红军.物理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5年

[3]刘树勇.大众物理学史,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