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争霸的历史结局是晋统一了中国,期间战争不断,但是由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侧重点不同,人们一般知道的是三国前期的战争,像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与孙权的赤壁之战等。
对三国时代真正的终章——晋灭吴之战,反而所知不多。事实上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大战,其实三国战争史上真正的高潮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晋灭吴之战。
公元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于十二月间废曹奂自立为帝(武帝),改国号为晋。魏自曹丕代汉称帝,至此共46年灭亡。
晋建国后,即开始暗中作灭吴的战争准备。
吴神凤元年(252年)四月,吴帝孙权病死后,统治集团发生内讧。永安七年(264年)七月东吴末帝孙皓时,蜀汉已灭亡,三国鼎立发展为两国对立的战略格局。
魏灭蜀汉后,魏(晋)不仅扩大了疆域,而且收编了蜀汉近10万将士,国力更为增强。到晋之时,已控制着全国大部州府,仅剩荆、扬、交三州的全部或部分,尚为吴国所占据。
司马氏灭蜀后虽有灭吴的打算,但因兵疲民劳,水师不足,代魏后内部尚须稳定,所以没有立即行动。
为了加强实力,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大封有功之臣,恢复五等爵制度,奖励有功将士。
命羊祜、杜预、贾充等名儒重臣十四人,修订律令,删减了汉、魏苛刑繁法,以利于安定社会。废除出征将领必须家属留京师为质等法令,以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2.积极收罗人才,不管是蜀国的归降之将,还是吴国的投附之臣,都加以任用。
并令各州“举勇猛秀异之オ”,量才录用。又置谏官,听取臣下的建议,以稳定内部。此外晋还遣使与吴连和,麻痹吴国。
3.逐步废弃屯田制度,使官属屯田户变成为自耕农户,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为恢复和发展北方生产,招募蜀人迁居北方,迁居者供给两年口粮,免除二十年的徭役。为了增加人口,于泰始九年(273年)下令规定民女十七岁,父母未让出嫁者,由长吏代择配偶。
4.为突破东吴对长江天堑的封锁,建设了一支强有力的水军。
魏、晋军队历来的弱点是缺乏水师,面对波涛汹涌的长江,虽“武骑千群,无所用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司马炎令王濬在益州造战船,治水军约数万人,从而使晋的军队克服了原来的弱点,实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