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吴国灭亡的时间,三国吴国灭亡后有多惨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4 10:07:35

晋军发动攻吴之战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即将建国58年,与曹、魏、晋作战数十次而从未让其跨越长江一步的吴国,彻底消灭。其成功之处有如下几个方面:

1.战略准备充分。

在政治上,司马昭采用优待俘虏的政策,不仅封刘禅为安乐公,其子孙、群臣50多人,亦皆封侯,而且对蜀中名臣流徙中原者,一律量才使用。这当然使巴蜀人感恩心安,但更重要的是给吴国君臣看,无形中造成吴军斗志的下降。

特别是羊祜在襄阳十年实施的攻心战,使吴国军、民对晋的敌意大为减轻甚至消除。这导致晋军一出,即势如破竹,大批吴军或主动降附,或不战而降,迅速形成瓦解之势。

2.建设强有力的水军。

在当时的情况下,千里长江天堑是晋灭吴的严重障碍。曹操曾失败于赤壁,曹丕攻吴临江而返。

在军事上,司马炎根据对吴作战的需要,尽早安排适当的人选到适当的位置。同时使王濬在巴蜀集中万余工匠,大造战船7年,并训练了五六万水军,这亦是造成“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重要因素之一。

3.战略指导符合实际。

吴国江防数千里,备多力分。晋军六路齐发,水陆并进,实施正面进攻,便于把吴国江防分割为数段,使其首尾难以兼顾,又无法调动兵力相互支援。

特别是司马炎在吴国尚无准备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位居上游的地理优势,命王濬率兵力最为雄厚的水军,自巴蜀顺流而下,在统一的战略指导之下,与陆上五路军同时发动,互相配合、密切协同,使吴军仓促之间根本无法从容应付,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地位,达到了战略突袭的目的,一战而歼灭吴国这个争战已近60年的老对手。

4.吴国政治腐朽,统治阶级内部离心离德。

吴国的迅速灭亡,除晋强吴弱等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和末帝孙皓的暴政,相互残*,内耗严重,政局动荡不安。更由于农业政策的破坏,生产下降,造成“郡县荒虚,田畴芜旷”、“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

末帝孙皓还昧于时事的发展,盲目地认为晋国无力对吴用兵,因而骄傲轻敌,对忠诚谋国将帅们加强国防的建议,置若罔闻。当建平太守吾彦发现晋在巴蜀造船的废料、木屑浮江而下,判断“晋必有攻吴之计”,请求孙皓“增建平兵”,说“建平不下,终不敢渡江”时,他仍不以为意。

在晋军六路大军突袭下,焉得不亡。

三国吴国灭亡的时间,三国吴国灭亡后有多惨(17)

结语

晋灭吴之战,无论在作战计划之周密,政治攻心之运用,战争准备之充分,作战地区之辽阔,各路大军之协调一致方面,都是此前渡江作战中所罕见的。此战,晋军水陆并进、多路齐下的作战方式,被后世历代南征统帅所借鉴。

前秦君主苻坚南征东晋时,其军事部署也与晋灭吴之战类似,先后攻略巴蜀、襄阳、淮南等地,并遣人于蜀地造船,还特意以王濬当时的将军号“龙骧”授予负责巴蜀军事的姚苌,其用意不言而喻。

抛开战略上的成就,晋灭吴之战,使晋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东汉以来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使中国迎来了一个相对短暂的大一统时期。

参考资料:

1.《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 著。

2.《两晋天下:司马家族传》,杨益 著。

3.《两晋通俗演义》。蔡东藩 著。

-End-

本文为科普自媒体新锐历史原创作品,文中地图绘制于“发现中国”—地图分享知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都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上一页12345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