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决定诗词的格调,继而决定诗词的好坏,而有没有境界,看的是有没有传达出真感情,描写出真景物。那么,只要描写出真感情、真景物,就都是格调很高的境界吗?每一首诗词都有各自的境界,境界能分高下吗?对于此,王国维说: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境界的场面可大可小,但诗词的好坏却不可以因此而评判。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和“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这两句,都是杜甫的诗。前者写在春天的微风细雨中,作者悠闲地坐看鱼儿跃出水面的景象,后者是写战场上夕阳斜照着军旗,马儿迎着风嘶叫的景象,这两个境界,前者小,后者大,前者悠闲恬淡,后者雄浑壮阔,王国维先生认为这两句都是好诗,不会因为场面大小的差异而导致文学价值的不同。
这就好像,我们平时看的小说,哪怕是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只要能反映真实的人生,那么它的文学价值,并不比那些描写政治、军事等大事的作品低。
另外,秦少游的“宝帘闲挂小银钩”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写清淡闲静的家居生活,一个写凄怆苍茫的户外景色,情绪有喜有悲,但这两句都有境界,都是好词,也就是说境界的好坏在于真不真切,跟场面的大小、情绪的类型都没有关系。
境界唯在求真,而不在乎大小,这是王国维先生卓越的洞见。王国维先生对自己的“境界说”颇为自信,甚至认为这比严羽所提出的“兴趣”以及王士祯所提出的“神韵”,更能形容诗词的内在精神。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前辈所提出的“兴趣”、“神韵”都是形容诗的,而王国维的“境界”说却是出现在主要讲词的著作中,虽说词说到底也是诗,但毕竟在学术上还是有分门别类的研究,所以王国维是专门为词创造了“境界”说吗?词为什么能够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以至于几乎可以为诗代言了呢?这就不得不提及词这种文体,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了。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