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晋语》中表示,黄帝有四位妻子,嫘祖是黄帝的正妃,其他三位妻子则是女节、彤鱼氏和嫫母。
这四位妻子给黄帝生下了二十五个孩子,但是这二十五个孩子大多数都跟着母亲姓,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黄帝时代正处在母系氏族的对偶婚时期。
也就是说,在这个对偶婚的时期,一个男人可以用联盟的形式与好几位氏族的女性发生关系,与之相对地,一个女性也可以与好几个氏族的男性发生关系。
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好几个对偶婚,因此就出现了黄帝儿子跟随母姓的情况,这个时代同样也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关键时期。
综上所述,三皇五帝时期其实也是分好几个时间段的,三皇时期属于旧石器时代,而五帝则属于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也是母系社会逐步迈向父系社会的开端。
历史课本上最常出现的涿鹿之战,是黄帝争端中原的关键一仗,当时,蚩尤为了抢夺土地肥沃的中原,挥师向北。
实力上的差距让炎帝败下阵来,黄帝为了帮助炎帝,便集结兵力向逐鹿进发,根据后来的记载来看,黄帝取得了战斗的最终胜利,夺得了天下。
这是华夏由分裂向统一转变的开端,而要说起这段历史,就不得不提传奇人物大禹。
断代的夏都根据后世的记载来看,在今天太行山脉和泰沂山地之间的平原,曾出现过大面积的洪涝灾害,当时也正处于关键时期,自然环境恶化,连夜的暴雨让该地区的百姓叫苦不迭。
于是当时即位的五帝之一尧就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理洪水,尧就是黄帝的玄孙。
但很可惜的是,鲧治水不力,后来被尧处死了,于是大禹就接过父亲的担子,前去治水。相比于父亲的堵截法。
大禹采用的则是疏导法,为了治理洪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直到洪水治理好了,大禹才回到家和妻子团聚。
当时,部落采用的是禅让制,见大禹治水有功,舜就将首领位置禅让给了大禹。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于夏朝的争端,一直围绕在“夏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上,其中以日本学者质疑为最。
1908年8月,日本学者白鸟库吉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古传说之研究》,他认为我国关于夏朝的传说,真实性有待确认。
并且,传说中关于大禹治水还有许多不合理之处,诸如“铸造九鼎,疏通治水”之类的言论完全是中国后世子孙的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