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好喝吗,大红袍的功效与作用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5-03 08:03:04

明清时期,随着人工栽种的茶树渐渐多,武夷岩茶方开始进入寻常人家,乃至为国出口,创收大量雪花银,但人间奇珍大红袍当然还是皇家专供。另外,茶的饮法逐渐变成直接用沸水冲泡散茶的瀹饮法,也极大推动了我国茶叶生产技术的进步,散茶的品种迅速增多,除绿茶外,红茶、乌龙茶、花茶、黑茶等茶类也出现并发展起来。

武夷山的茶树品种成百上千,其中的最姣姣者大红袍是何时得到此大名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了,宋代朱熹所说的“红裳”应是最接近的了,但是否为“大红袍”的前生,仍有待进一步考证。唐、宋、元时期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们是否真正喝到了大红袍,也很难说。

从目前查找到的相关史料看,明代的6朝元老胡潆是最早提及到“大红袍”的,他的《夜宿天心》诗云:

云浮山际掩禅院,月涌天心透客居。

幽径不寒林影下,红袍味里夜可无?

这首诗描述了胡潆夜宿武夷山天心寺,彻夜畅饮“大红袍”的情形(奢侈啊)。胡潆为官时,大部分时间是接受了永乐大帝朱棣的秘密使命,到全国各地的名川大山、庙宇道观,借寻访张三丰事迹而暗中查找不知所踪的建文帝下落,因此有缘在武夷山喝到了大红袍,由此可知,“大红袍”这一茶叶名种,在这之前就已经名气很大了。

清朝道光年间,著名学者郑光祖撰写的百科全书《一斑禄·杂述》(1839年)卷四里说:“……若闽地产‘红袍’建旗,五十年来盛行于世”。“建”指建宁府(武夷山当时隶属建宁府);“旗”指的是茶(古代新采茶芽状似旗、枪,古人常以“旗”、“枪”指代茶叶),按照“五十年来盛行于世”推算,“大红袍”在清初也照样是名扬天下,为世人所推崇备至。

大红袍,顾名思义就是红色的袍服,在中国服饰的发展史上,衣着大红色的袍服主要见于明朝。明朝廷在公服穿着上有明确规定:一至四品着绯袍,五至七品着青袍,八、九品着绿袍。其中“绯袍”就是指大红色官袍,明以后,红袍渐渐成为清廉高官的代名词。

至于茶中极品为什么会以服装中“大红袍”来命名,历来都有诸多版本的传说。

一、“状元报恩说”

相传古时候一读书人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下山化缘的天心寺老方丈发现后,叫两个小和尚把他抬到庙里;方丈见他面色苍白,体瘦腹胀,便泡上一壶好茶,让他饮下。读书人见茶叶绿底红边,泡出的茶水黄中带红,如琥珀一样光亮,遂呷了几口,顿觉口角生津,芳香四溢;连续喝了几次,鼓胀、病痛全部消退,身体康复如常。谢过老方丈后,他便赴京投考,竟中得状元,红袍加身。

大红袍好喝吗,大红袍的功效与作用(13)

第二年春日时分,状元回天心寺报恩,方丈说救他性命的不是僧家,而是那种有奇效的茶叶,还说该茶树生长在悬崖绝壁上,人莫能登,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寺僧以果为饵驯猴,然后焚香祭天,让猴子穿上红色坎肩,爬到绝壁上的茶树采摘茶叶,炒制后收藏,可治百病,该茶故俗称“猴采茶”(广东人管猴子叫马骝,把这种猴采茶称为"马骝茶")。

在老方丈的导引下,状元郎寻访到半山腰间的神奇茶树;当他正跪在山下虔诚地焚香祷拜,忽然一阵风来,把猩红的状元袍卷上半空,不偏不倚,恰巧罩在“神茶”枝头,宛如红云一片,"大红袍"遂取代“猴采茶”而得名。

靖难之变后,朱棣为追*建文帝,派胡潆遍访寺院宫观,胡潆到武夷山时入驻天心寺,爱喝茶的他听了“大红袍”的这个故事,便请旨敕封,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并正式册封天心寺茶为“大红袍”。同时派人看管,年年采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自此,武夷大红袍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了。

大红袍好喝吗,大红袍的功效与作用(14)

由于大红袍茶树受过皇封,御赐其名,故当地县丞于每年立春季之时,必亲临天心永乐禅寺茶崖,将红袍盖在茶树上,然后顶礼膜拜,在香烟缭绕中,众人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待红袍揭下后,茶树果然发芽,茶芽红艳如染。武夷山在春茶萌发期喊山催芽的习俗仍然延续至今。

这个版本还有升级变版。这个读书人直接实名指向了武夷山建阳人丁显(1358~?),丁显26岁那年喜中明洪武十七年(1384)状元。丁显谢过天心寺老方丈的救命之恩,派人把天心寺庙整修一新,因深信神茶能治病,便带了一锡罐回京。回到朝中后,得知皇后染病、百医无效,丁状元便取出带回的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丁状元亲自前往天心寺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状元爬上半山腰,将皇上所赐的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后披在茶树上;说也奇怪,当礼节完毕,状元揭开红袍时,发现这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竟然能闪出丝丝红光,人们说这是被红袍染红的,也有人说是茶树本身在发红;于是,人们就将这茶树及其产出的茶叶叫作“大红袍”。

二、“县长命名说

因为现在武夷山九龙窠“大红袍”摩崖石刻,是民国县长吴石仙书写,由天心寺庙僧人雇马头村石匠黄华友所刻,因此有人得出“大红袍”得名始于此石的刻字之时。这种说法只因那方“大红袍”崖壁石刻过于醒目、突出罢了,其实不可信。据调查,该石刻雕于1944年左右,此时的大红袍早已名满天下了。

三、“红袍仙人说

大红袍茶树为红袍神仙所栽,寺僧每于元旦焚香虔诚礼拜,泡少许供佛前,茶能自顾,有窃之者立即腹痛,非弃之勿能愈,盖以为神仙所栽,凡人不能品尝也。寺僧、仙人皆以为神奇,故以“大红袍”称之。

有关大红袍的传说还有很多,在此就不再罗列了,这些传说大多是夸张、虚构的,但大红袍茶树本身存在是确定无疑的。更多的人认为,大红袍茶树是因为早春时节,叶芽勃发呈紫红色,远远望去 ,满树艳红,宛如一件件大红袍覆盖树冠而得名。至于它是否就是属于历史上的名丛“奇丹”,亦未能十分确定。

近年来,随着天心永乐禅寺佛教文化和寺院历史的深入挖掘,“状元报恩说”似乎确有其事。

1991年,武夷山的天心永乐禅寺大雄宝殿重建时,工地挖出两个明代的圣旨碑、一对石龙和三尊石雕佛像。《明史·胡潆传》记载明成祖朱棣成广泛“颁御制诸书”敕封寺院宫观,受封的寺院宫观大都冠以“永乐”字号,天心永乐禅寺一下子有两块圣旨碑,可见其背后有着不一般的故事。

据后来的天心永乐禅寺住持泽道法师说,“状元报恩说”原记载于《天心寺志》,后来寺志失传于民国战火中,便由天心永乐禅寺僧人口头代代相传下来。“状元报恩说”和其他版本的传说相比,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逻辑性、书面性,而且口头相传的时间跨度还会太长,故天心永乐禅寺被称作“大红袍祖庭”。若如此,该处的大红袍的历史至少超过600多年了。

大红袍好喝吗,大红袍的功效与作用(15)

到了民国时期,关于武夷大红袍的记录多了起来。

成书于1921年的《蒋叔南游记》(蒋希召著)第一集《武夷山游记》写道:“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一斤,天游亦十数两耳”。由此可见,至少在1921年之前,武夷山“大红袍”茶已非常珍稀了,并且“大红袍母树”并非只有一处存在,只不过九龙窠天心岩的大红袍是其中最大的一处。

《蒋叔南游记》中提到,当时大红袍每市斤就得64银元,折合大米4000市斤,在当时可谓比黄金还要宝贵。

上世纪30年代,当时在福建围剿红军的国军指挥官蒋鼎文(也有说是陈仪),听说这里有茶叶古树,于是便安排重兵把守其中的3棵,并在离大红袍茶树不远处盖了一座小木屋住入看护,以便在采制过程全程跟踪监督,但最终未能得到真品。

大红袍好喝吗,大红袍的功效与作用(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