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17时38分,在福建福州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来自中国的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会议决议认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其所包含的22个遗产点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交通、生产和商贸诸多重要文化元素,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14世纪逐渐崛起并蓬勃发展,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对东亚和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申遗热度连年高涨。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采访多位文博界专家,探讨“申遗热”背后的社会期待和国际理念变化。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后街游人如织。新华社发
申遗难度连年上升
近年来,“申遗热”持续升温。
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土司遗址、鼓浪屿、良渚古城遗址……来自中国的多项文化遗产接连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记者查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看到,在2019年更新的《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有超60个遗产项目在列。
为什么各国、各地热衷于申遗?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杜晓帆分析,世界遗产能够热起来,首先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越来越被国际社会认可,各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在法律上、制度上给予保障。《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数量从1972年创立之初的138个上升至2021年的193个,说明保护文化遗产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中国大运河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还能迅速提升知名度并带动旅游、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在“申遗热”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方政府以申遗为立足点和支撑点,探索当地历史文化,通过申遗工作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推动力。
“我的朋友家人出去玩,我一定会推荐他们去世界文化遗产地,因为这些地方代表了文化遗产的最高标准。”在浙江省古建院首席专家、中国古迹遗址协会理事黄滋看来,文化没有国界,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普世的,能达到这一高标准的并不多。
申报世界遗产,通常是一场漫长艰难的战役,主要体现在环节多、时间久、名额少、标准严。
按规定,申报一项新的世界遗产至少需要两年,如果再加上列入预备清单的时间,至少需要7年,长则十几年。此外,从2005年开始,世界遗产申报实行限额,每国每年最多申报两个项目,且其中一项必须为自然遗产;从2018年起,这一规则又改为每年只可申报一项。
“在高标准的要求下,中国不断有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很大程度体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因为只有物质上脱贫了,才能从精神生活层面更加重视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增强文化自信。”黄滋说。
入选名录并非一劳永逸
在本次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个委员国不记名投票,英国利物浦海上商城正式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委员会认为,利物浦沿海地区的新建筑损害了遗产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其中包括埃弗顿足球俱乐部耗资5亿英镑新建的体育场。
会议视频截图
事实上,申遗成功只是遗产保护的开始,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并非一劳永逸。
黄滋曾参与2011年杭州西湖的申遗工作。他告诉记者,申遗成功后,遗产地需要每年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年度监测报告,世界遗产中心也会不定时选派专家到遗产地进行审核评估,一旦遗产地的保护环境在退化,那么就会受到警告,甚至会被除名。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要重视申报的过程,而是在整个今后的遗产管理维护和使用上,要将其整体发展和社会价值反哺于周边社区和民众,共生共荣。”黄滋说。
以2007年广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在申遗成功后,为了更好地对开平碉楼进行保护,开平市文物局制定了相应的保护和管理规划,结合传统测量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世界遗产点核心区碉楼进行数字化数据采集存档,实现碉楼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