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武大郎卖的炊饼,就做成了馒头的样子
那宋朝时期的馒头指的又是啥?
是咱们现在所说的包子。
据传,包子是诸葛亮“七擒孟获”时发明,用来代替人头祭祀神灵的。取“蛮”的谐音,称之为“蛮头”,是有馅的。
不管传说真假,反正晋代史书上开始出现“馒头”二字,《饼赋》中还记载,“馒头”指的是内含肉馅的“蒸饼”。
宋代的包子以素馅的居多,其中呢,又以雪里蕻做馅的更多。腌菜嘛。多少都有点酸味,所以它又叫“酸馅馒头”。
雪里蕻馅儿大包子
时间一长,素包子逐渐都被统一叫作“酸馅儿”,而肉馅儿的包子多叫馒头。当然,没馅的有时候也会被叫馒头,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面馅”的馒头。
如果只是这样,那还不算乱,乱的是宋代还另有个叫“包子”的食物......
因为包子的本意在“包”上,也就是包裹的意思。最早有人把一些食材剁成糜,用荷叶包起来,便称之为“包子”。
后来,逐渐发展成用粉皮或者豆腐皮来包,就跟现在关东煮里的“豆腐皮包”类似——这东西叫“包子”,因为兜住馅料也叫“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