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将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纪年的夏至节,是在六月的二十一日。在老祖宗的认识中,夏至这天虽然是阳气最盛之日,但同样也是阳气始衰,而阴气生的日子。
同时,夏至之后也是夏季炎热季节的开始。老祖宗经常说“夏至三庚数头伏”,就是说,夏至之后,数三个庚日,便是入伏的开始。
在民间,我们除了经常要用到的阳历之外,还会用到农历,同时在一些时候,人们也会用到干支历来纪年纪日。所谓庚日,便是按照干支历来纪日的说法。
夏至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在6月26日的庚戌日,第二个庚日则是在7月6日的庚申日,第三个庚日则是在7月16日的庚午日。
老祖宗说“夏至三庚数头伏”,那么,夏至第三个庚日,便是入伏的开始。也就是说,今年是在7月16日入伏。
而且,不仅仅是“夏至三庚数头伏”,往后的中伏和末伏,以及出伏的日子,都是以庚日为单位来计算的。
今年的中伏,便是在7月16日庚午日的下一个庚日,也就是7月26日庚辰日,这一天,为中伏。
而末伏,也是按照庚日来计算的,但是末伏,不是在中伏的下一个庚日。而是在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
今年的立秋在8月7日,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公历8月15日庚子日。
而出伏的日子,同样也是以庚日来计算的,是在末伏的下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25日庚戌日。
那么,为什么三伏关于伏日的计算,都要按照庚日来算呢?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老祖宗认为五行,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同时,五行又相生相克。老祖宗将世界万物,都赋予了五行的属性!
而夏季炎热,秋季萧瑟,所以夏季自然属火,而秋季属金。而在五行之中,火克金,夏至之后,阳气虽衰,但也是盛极而衰,所以一到“庚”日,金必伏藏,秋金却被旺盛的夏火所克制,所以秋金只能先潜伏一段时间。
民间还认为,伏日有公母之分。
在老祖宗的认识中,除了有五行之说,还有阴阳之别。古人认为单数为阳,而双数为阴。同时,民间阳为男,而阴为女。
所以,民间认为,如果入伏之日为单数,便称之为是公伏;如果入伏之日为双数,则为母伏。
而这里的单双之数,则是以农历之日来说的。
而今年的入伏之日为7月16日,农历为六月十八日,是双数,也就是说今年的伏日为母伏。
民间还有“下破母伏头,雨淋狗舌头”的说法。如果母伏入伏之日下雨,那么就预示着伏日里,不仅会炎热非常,而且还会有不停歇的雨水降临!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们依靠天时生存的日子里,能够准确地把握天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关系到了老祖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了能否有一个丰收年。
民间的这些风俗,往往有着十分深刻的道理。都是老祖宗经过了上千年的总结和观测才总结出来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