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村的天桥
(二)七月十五“中元节”。中元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也是馆陶一带民间十分重视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上坟,祭祖先祖,一方面表达哀思,一方面乞求先祖保祐后代家兴业旺。
(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因为处在秋季七、八、九月的中间一月,所以叫“中秋节”。馆陶一带民间也十分重视这一节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村家家和麦子面,发酵后用红糖、白糖做馅,也要蒸、吃象月亮一样圆的月饼,包一顿饺子吃。今天即使家境再不好,也都买一些月饼吃;即使有糖高的人,也会变着法子买一些无糖月饼吃,为的是一种团圆、幸福的节日气氛。
(四)九月九日“重阳节”。每逢节日盼团圆,尤其是这个节日,馆陶一带俗称“老人节”“敬老节”,儿女们纷纷给老人送礼,陪老人吃一顿丰盛的宴席。儿孙绕膝,满堂欢笑,这是每一个家庭的场景。
(五)十月初一“寒衣节”。馆陶一带民间最多的俗话是“送寒衣”。冬天到了,家家户户上坟为先祖烧送纸钱和衣服纸扎之类,担心先祖在地下受寒受冻,期盼先祖象阳间人们一样过一个温暖、平安的寒冬。
(六)五个传统节之外还有公元八月十九日“医师节”、公元九月十日“教师节”、秋分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公元十月一日“国庆节”。这四个节是近几十年来的新民俗,一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而设,强调的是纪念先烈、不忘初心。一是为倡导尊师重教而设,强调的是提高教师地位,发展教育事业。一是为表彰医务人员而设,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总结以上秋季九个节日的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呢?
(1)尊重劳动,崇尚才智。
(2)庆祝丰收,崇尚团圆。
(3)提倡孝亲,崇尚敬老。
(4)感恩先祖,崇尚血脉。
(5)尊师重道,崇尚文化。
(6)怀念烈士,崇尚大义。
有一个问题:十月初一明明是冬季,“寒衣节”怎么放到秋季习俗中讲?这不正确呀!此事留待后面专门讲。现在的重点是:
以上节日习俗文化的根源在哪里?这些节日是打哪儿来的?
二、三千年前的先民怎么过秋?
往三千年前溯一下秋节文化的根源。
《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这首诗反映了西周早期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从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到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诗从进入秋天的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通过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
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1)豳同邠,古都邑名,在今甘肃庆阳、陕西旬邑、彬县一带,是周族部落的发祥地,从地球纬度看与馆陶一带差不多,所以考察这首诗也可大致考察了解到馆陶一带三千年前的风俗。(2)诗中同时使用夏历和周历,夏历我们今天还在使用,周历以夏历的十一月为正月。诗中“七月”“八月”“九月”均指夏历,“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则指周历,分别是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3)诗中讲的内容涉及一年四季,我们把关注点放在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