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种现实化的设定,也瞬间拉近了观众与人物之间的距离,这四个各怀鬼胎、不似以往的另类师徒,到底会走向何方,则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电影中,唐僧向孙悟空下跪认错检讨自己,并最终求得孙悟空原谅的桥段,将两个时代的师徒伦理观之间的断裂推向极致。
它一方面顺应了崇尚平等的新时期下,大众对 “兄弟”般的师徒关系的期盼;另一方面想要引发观众对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师徒伦理观的深层次解读和思索,抨击当今社会某些漠视伦理道德、无底线互撕的师徒作为。
而师徒最终走向了和解与融洽的取经之路,实质上是在与原著主流价值观间的求和,回归《西游记》的传统解读和审美习惯,体现新旧观念相互融合的和谐之美。
② 熟悉的叙事风格:暗黑模式下的成人童话
受到香港电影“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影响,周星驰的电影通常致力于以暗黑的环境凸显人性 的复杂性,在对人性阴暗面进行猛烈批判的同时,又对人性之美展开毫不掩饰的颂扬,这便是 “周氏”电影的灵魂。
《西游·伏妖篇》也不例外。周星驰利用”西游世界,妖孽横生”的特性,佐以对唐僧师徒四人的 “黑化”处理,营造出令人备感压迫的暗黑感,延续了他一贯的叙事风格。
电影中,许多人物形象都呈现出邪佞的特性,比如孙悟空一旦被激怒便会呈现出狰狞的面 目,且兽性大发,凶狠狂暴;沙僧的常态造型则颇为惊悚,皮肤乌青,嘴脸狞恶,中毒后幻化成的大鱼也凶相毕露;蜘蛛精半人半妖的形象恐怖而诡异;红孩儿发条玩具式的造型 “魔味”十足。
而即使是普通的村民和比丘国里的看客,也多是欺软怕硬、善恶不分之辈,外表穿着得体,内心却丑陋不堪。
然而,营造暗黑的电影氛围只是周星驰的手段,他最终想要呈现的,是在这丑态毕露的暗黑世界之下,人们依旧应该对美好的结局充满期望。
当孙悟空因为遭到众人奚落和无端指责而发飙,开始大肆破坏时,唐僧的紧箍咒咒语却是一首“乖乖歌”。
“学会做好小孩,相亲相爱……乖乖,你快回来,我怀抱—直为你打开。”几句简单的歌词,充满童趣。
不仅如此,导演把原著中孙悟空的痛苦不堪转换为手舞足蹈,这样的巧妙构思体现了 “慈悲为怀”、“渡人向善”的理念,运用儿歌对孙悟空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导,比起用辱骂和武力让其屈服更能体现出佛的慈悲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