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的人生其实与皮普非常相似,他没有机会上学,直到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他的成功更多的是自我努力和天分决定的,皮普的父亲生活挥霍无度,全家人因负债累累而入狱,皮普不得已成为童工,其实这正是狄更斯自身经历的映射。正因为见惯了各色人的不同嘴脸,所以在写作时,狄更斯有意无意地总会加入对于利益的抨击,皮普的精神导师不会是马格韦契,所以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精神崩溃,但这正是现实的讽刺效果,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影片中缺乏了小说对人性的深入刻画,皮普的人生是大起大落的典范,也侧面映射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变迁以及围绕在皮普周围人的行为变化,皮普在纸醉金迷的资本主义上层社会中迷失自我,失去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这其中也与爱情的丧失有关,他洗尽铅华重拾自我其实就是狄更斯对于人性善良的美好憧憬。
马格韦契的故事融入其实是有些牵强的,小说中对他的刻画入木三分,他被仇人盯上,在偷渡去澳大利亚的路上被抓,面临绞死的惩罚,马格韦契最终死在了监狱,所有财产都被国家充公,皮普也一度因为马格韦契的死亡而从富翁转变为负翁。在经历过从天堂到地狱的磨砺之后,皮普终于明白了亲情、友情和事业之间关系的真谛,回到了自己梦想开始的乡间,重新找回了当时对自己最为重要的朋友乔。
真正的成功之路始于白手起家,这需要魄力也需要恒心,皮普做到了,小说中对于这段经历是重中之重,反映出底层人民跻身上流社会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而非继承,皮普代表了在金钱洪流中迷失自我的人,很好表达出作者的价值观,有些可惜的是影片没有能够深入挖掘这些精髓。
结语:
狄更斯写作的特点就是对于时代和人性给予极大关注,让读者既能够体会到特定历史背景下小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也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无法消磨的紧密关系。他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倾诉着心中对美和善的向往,并对人类的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相对而言,卡隆的作品更加关注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缺乏了与宏观世界的横向联系,因此作品中卡隆过往作品的叙述特点和价值观痕迹很淡,这也是最不像卡隆作品的一部作品。不过作为好莱坞式的爱情故事,该片还是保持着卡隆的一贯水准,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