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柱模型理论名词解释,正棱柱定义的缺点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1-15 07:33:09

当前,大多数企业虽然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但实际实施效果并不好,主要原因是运用的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集中表现在绩效评估主要集中于事后,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绩效管理侧重点较为局限,没有将绩效测量作为一个体系进行考察。

企业在开展绩效管理时常常心存疑惑:企业的绩效管理能否实现企业目标,能否有效评价和激励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能否快速反馈并及时纠偏,甚至有些企业还提出了“绩效管理无用论”。

不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至少说明了绩效管理没有达到企业的预期,而如何突破绩效管理的局限性,实现绩效管理的价值,正是我们关注绩效棱柱模型的原因。

绩效棱柱模型的简介

绩效棱柱模型由克兰菲尔德学院教授Andy Neely与安达信咨询公司于2000年联合开发的三维绩效框架模型,用棱柱的五个方面分别代表组织绩效存在内在因果关系的五个关键要素: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和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度。

棱柱模型理论名词解释,正棱柱定义的缺点(1)

绩效棱柱模型是以利益相关者满意为出发点,以利益相关者贡献为落脚点,以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为手段,用棱柱的五个构面构建三维绩效评价体系,并据此进行绩效管理的方法。

利益相关者是指以有能力影响企业或者被企业所影响的人或组织为出发点。具体来说,包括*、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监管机构等。

绩效棱柱模型相比之前的绩效管理理念做了很大突破。一方面,它关注的是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主体,认识到了现在及将来。企业的价值实现要考虑整个利益相关主体存在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整个利益相关主体都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关注眼前既得利益,忽视长远影响,将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该模型重新认识了绩效管理的实质,普遍性的绩效管理是以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关键衡量标准,将战略目标一步步的细化到各个组织、各个员工,形成一套KPI,而绩效棱柱模型是以为利益相关主体创造价值并得到贡献为标准,认为战略是实现这个标准的路径,而不是最终目的。它不仅关注从利益相关主体那里得到贡献,同时还关注利益相关主体的满意度,不仅强调了利益相关主体价值取向,又测量了利益相关主体对组织所做的贡献。

绩效棱柱模型的应用

结合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绩效棱柱模型的五个关键要素,利益相关者满意度、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利益相关者贡献,如何将这些要素结合应用到企业中,可以实施以下步骤:

1.明确主要利益相关者

首先结合自身的经营环境、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商业模式、业务特点等因素界定利益相关者范围,进一步运用SWOT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方法确定绩效棱柱模型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2.绘制利益相关者地图

绘制以利益相关者满意为出发点,以利益相关者贡献为落脚点,按照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依次展开的平面地图。

3.优化战略和业务流程

绘制完成利益相关者地图,企业应当及时查找现有的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在满足主要利益相关者满意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进一步优化战略和业务流程,提升组织能力,制定行动方案并有效地实施。

4.制定以绩效棱柱模型为核心的绩效计划

绘制利益相关者地图后,优化战略和业务流程后,企业应当制定以绩效棱柱模型为核心的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企业开展绩效评价的行动方案,包括构建指标体系、分配指标权重,确定绩效目标值,选择计分方法和评价周期,签订绩效责任书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1)确定绩效棱柱模型指标体系

绩效棱柱模型指标体系通常包含5个关键因素,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企业战略、业务流程和组织能力、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度;每个关键要素又从全体利益相关者维度分别评价。

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评价指标如下:

棱柱模型理论名词解释,正棱柱定义的缺点(2)

企业战略的评价指标如下:

棱柱模型理论名词解释,正棱柱定义的缺点(3)

业务流程的评价指标如下:

棱柱模型理论名词解释,正棱柱定义的缺点(4)

组织能力的评价指标如下:

棱柱模型理论名词解释,正棱柱定义的缺点(5)

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度评价指标如下:

棱柱模型理论名词解释,正棱柱定义的缺点(6)

(2)分配指标权重

企业分配绩效棱柱模型指标权重,应以主要利益相关者价值为导向,反映所属各单位或部门、岗位对主要利益相关者价值贡献或支持的程度,以及各指标之间的重要性水平。首先根据重要性水平分别对主要利益相关者分配权重,权重之和为100%;然后对不同主要利益相关者五个构面分别设置权重,权重之和为100%;单项指标权重一般设定在5%-30%之间,对特别重要的指标可适当提高权重。

(3)确定绩效目标值

企业设定绩效棱柱模型的绩效目标值,应根据利益相关者地图的因果关系,以利益相关者满意指标目标值为出发点,逐步分解得到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的各项指标目标值,最终确定利益相关者贡献指标的目标值。各目标值应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实现性和挑战性,使被评价对象经过努力可以达到。

(4)选择计分方法和评价周期

绩效棱柱模型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管理改善工作,企业在实践中通常可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合理选择计分方法和评价周期,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结语

绩效棱柱模型坚持主要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使主要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紧密联系,有利于实现企业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共赢,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但也要求企业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较为规范的业务流程、以及应用度较广的信息化平台,在应用绩效棱柱模型的过程中,将促进整个管理水平、业务流程、组织能力的全面提升。

┃华 璞 专 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