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与当地民俗的关系,花鼓戏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1-17 11:29:11

引语:“刘海哥,我的夫,你把我比作什么人啰喂?”这首《刘海砍樵》在湖南几乎人人都会哼上两句,八九十年代在全国也是家喻户晓。

1984年的第二届春晚,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李谷一老师把那首脍炙人口的《难忘今宵》带上了春晚舞台。这一唱就是三十多年,李老师也被称为春晚“最牛钉子户”。同样在那届春晚,李老师还和姜昆老师合作了这首《刘海砍樵》。这段花鼓戏旋律明快、唱腔轻松活泼,二人的演绎俏皮可爱,同样给海内外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更多人知道了花鼓戏这一戏曲形式。

花鼓戏与当地民俗的关系,花鼓戏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吗(1)

春晚节目《刘海砍樵》照片

花鼓戏是中国比较出名的地方戏曲之一,在我国的湖南、湖北 、安徽、 江西等省流传广泛。其中以湖南花鼓戏影响最大,传播最广,也最为出名。因此,我们一般说花鼓戏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上文中提到的《刘海砍樵》就是著名的湖南花鼓戏。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要了解花鼓戏,先了解湖南这个地方。

九州粮仓,戏曲湖湘

湖南简称湘,地处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因境内山川秀丽,河流纵横交错,也被称作“三湘四水”。湖南人以天下为己任,“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精神养成了他们豁达开朗的独特性格。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乐观向上的处事态度造就了这块物产丰饶之地。自古以来,湖南都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一度享有“九州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而湖湘戏曲的诞生与农业密不可分。

湖南戏曲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勤劳智慧的湖南人们在劳作时,已经开始把看到的一草一木,还有乡间田地流传的故事用唱的形式表现出来,湖南有句俗语"插田不唱歌,谷少稗子多“,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经过几代甚至几十代人不断的传承演变,这些民歌慢慢的形成了不同的戏曲种类。据不完全统计,湖湘地区的戏曲种类近20种,如湘剧、祁剧、巴陵戏、花鼓戏等,而每一种戏曲都带有浓厚的湖湘特色。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的花鼓戏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绵延至今。

花鼓戏与当地民俗的关系,花鼓戏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吗(2)

“九州粮仓”湖南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湖南各地风土人情和民俗特点不尽相同。根据各地语调和演唱风格差别分为岳阳花鼓戏、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衡阳花鼓戏等几个派别。

从民间来的生活戏曲

01・“一旦一丑”,演绎民间百态

花鼓戏最早来自于宋代,当时是表演非常简单、没有任何情节的歌舞。自然也算不上戏曲,只能叫一种民间技艺。每逢欠收或自然灾害年份,这些民间艺人开始“穿街过市流浪苦,沿门乞生唱花鼓”,和当街卖艺颇为相似。经过几个朝代的演变,花鼓加上了很多情节。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戏曲剧本专著《缀白裘》收录了很多名为”花鼓“的剧目。花鼓戏第一次以戏曲的形式在江南各地农村盛行起来。

花鼓戏与当地民俗的关系,花鼓戏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吗(3)

早期的花鼓戏表演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

以上记录可以看出,花鼓戏最初是以花鼓为伴奏、由一旦一丑两人同台表演的形式存在。说花鼓戏是民间戏曲,除了说其来自民间外,还有一层意思专指以农民为主体的戏曲。因为最初的花鼓戏演出主体都是农民,题材也是从劳动生活中提炼而出,如犁田、补锅、拉车、砍柴、挑担、喂牛、纺布等。后来加入民间歌舞中的扇舞、手巾舞、把子功、打酒杯等表现手法。把农村生活惟妙惟肖地演绎出来,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当然,后来花鼓戏从“二小戏”发展为“三小”甚至更多人参与的分工更细、规模更大的戏曲形式。

花鼓戏与当地民俗的关系,花鼓戏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吗(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