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皇室的鲜卑血统,唐朝鲜卑血统怎么体现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1-29 09:02:15

东、西魏对峙

虽说宇文泰才能卓越,屡屡以少胜多,可终究实力悬殊太大,宇文泰手里的老本几乎被消耗一空。眼看手里没什么牌了,宇文泰把目光放在了汉族豪强身上,为了团结他们的力量,创造性地推出了府兵制,赐予他们军权的同时,给他们改鲜卑姓,改籍贯,聚众人之力组建关陇集团。宇文泰以发起人的身份出任集团董事长,元欣以吉祥物的身份出任名誉董事。

赵贵、于谨、侯莫陈悦、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和独孤信(杨坚的岳父,李渊的外祖父)六人以主要出资人的身份担任实权董事,这便是被称为“八柱国”的董事会。六个实权董事每人分领两个部门,部门长称为大将军,这便是“十二大将军”。每个部门长领导两个工作组,工作组组长称为开府,这便是“二十四开府”。宇文泰为了提高整个集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全体职工按所属领导的鲜卑姓氏进行改姓。

隋唐皇室的鲜卑血统,唐朝鲜卑血统怎么体现(5)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二、隋唐皇室实非鲜卑血统

1、鲜卑姓氏不代表鲜卑血统

传说拓跋鲜卑的远祖拓跋毛在西汉初期威震北方,“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 宇文泰在给麾下文臣武将赐姓时,便是按功劳大小,从这135个姓氏中选。功勋卓著者可以得到三十六国姓之一,功勋较大者可以得到九十九大姓之一。比如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成名早,建功多,被赐以三十六国姓中排名靠前的大野氏,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十二大将军之一)成名稍晚,被赐以九十九大姓中的普六茹氏。

李渊和杨坚因此在北周时期分别被人称为大野渊普六茹坚,当时的人固然这么叫,我们倒也不必当真。要知道这135个姓氏传承至北魏初期就已经湮没了大半,等到北魏末年就更是没剩下多少了,李虎和杨忠等人压根和这些姓氏没什么关系,只是为了自身和家族的长远发展才接受了宇文泰的赐姓,毕竟当时的关中还是鲜卑人当道。另外,这种赐姓没有什么规律性可言,比较乱。

隋唐皇室的鲜卑血统,唐朝鲜卑血统怎么体现(6)

宇文泰与隋唐皇室的关系

就拿大野氏来说,曾任北魏龙骧将军的谢懿和曾任西魏开府仪同三司的阎庆也都先后被赐姓大野,一个原本姓谢,一个原本姓阎,再加上李虎的李姓,三家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的关系,结果都姓了大野。李弼和李穆(其兄李远为十二大将军之一)因功分别被赐姓徒何拓跋。这两家和李虎家原本都是姓李,结果三家的鲜卑姓氏各不相同。前文中提到的部下和主帅同姓,隋朝名相高颎和北齐降将李屯就是例子。

两人一个姓高,一个姓李,结果因为两人曾在独孤信麾下效力,都姓了独孤。由此而言,这些被赐姓或改姓的汉人与他们曾拥有的鲜卑姓氏在血缘上是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纯粹是鲜卑人统治的结果。我们总不能因为高颎曾经有一段时间姓独孤,就硬说他是鲜卑人吧?还有在北魏时期改汉姓的那些鲜卑贵族,比如丘穆陵氏改穆氏,这些人总不能说他们是汉人吧?同理,李虎和杨忠也不能因为一个改姓的事情而将他们定义为鲜卑人。

隋唐皇室的鲜卑血统,唐朝鲜卑血统怎么体现(7)

北魏时期的鲜卑姓氏改汉姓

2、隋唐皇室的真正血统

要问李虎、杨忠、李渊、杨坚、李世民和杨广等人是不是汉人,答案当然是。其中最关键的证据恰恰是宇文泰的赐姓,宇文泰赐鲜卑姓氏是针对汉人的特定行为,并非是鲜卑人,如有鲜卑人改了汉姓的,只需恢复原本的鲜卑姓氏即可,倘若李虎和杨忠不是汉人,何来赐鲜卑姓氏一说?另外,杨忠祖上曾在武川镇定居,其爷爷的爷爷在北魏初期当过武川镇的司马。

李虎的爷爷李熙早前也是在武川镇从军,一说他是十六国中西梁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一说他是出身于显赫的赵郡李氏,相比前者,后者的可信度更高,史载李熙和其子李天赐(李虎之父)的陵墓均在赵郡,且有许多史料佐证李熙的家乡正是在赵郡,比如唐代光业寺碑文在提到李熙陵墓时,用了“维王桑梓”,桑梓即家乡。由此可见,李虎是的“李”是出自于赵郡李氏的“李”。

隋唐皇室的鲜卑血统,唐朝鲜卑血统怎么体现(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