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下一次,面对孩子做错时,请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来教育孩子吧。
如果不知道如何处理情绪,不妨试试“回避规则”:
先远离孩子,找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地方待上一会,转移下自己的注意力。等到自己冷静好了,再平静的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聊。
3.不给孩子贴标签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这种现象被称为标签效应。
标签效应在亲子教育中也很常见,以下的场景,你是否有种很熟悉的感觉?
孩子动不动就哭,你说他是“爱哭鬼”,结果他变得更爱哭了;孩子天性贪玩好动,总惹麻烦,你说他是“捣蛋鬼”,结果他变得更调皮了。
“爱哭鬼”、“捣蛋鬼”就是父母给孩子贴上的负面标签,让他觉得自己很没用,丢失了想要变好的动力。反过来,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用鼓励代替标签,结局就会完全不一样。
我有个朋友,自己性格很内向,他的儿子随他,比较胆小慢热,遇到人多的地方,就会躲在家人身后。他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不仅不会逼迫他融入集体,更没有给他贴上“胆小内向”的标签。
而是会先牵着他的手,陪他在一旁安静得看大家玩。等儿子表现出兴趣了,再慢慢拉着他加入大家。再等儿子跟大家彻底玩起来了,他才一点点退出,站在不远处看着。
每一次结束,他都会用具体事例表扬孩子:这次你有主动跟姐姐说话哦,表现比上次棒多啦,你好厉害呀!
渐渐得,孩子变得不怕生了,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还会主动跑过去说想加入他们。
好的父母,会在孩子犯错时,用鼓励的话语给予他改变的力量,而不是用负面的话语打击他。
4.给出可行性的建议
有时候,孩子之所以会犯错,是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才是对的行为。
所以批评,不仅仅是要告诉他们哪里做的不对,更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
比如:
饮料掉地上,把地板弄脏了,我们可以用抹布擦干净;
不小心撞到小朋友,小朋友哭了,我们需要真诚道歉;
玩具不小心弄坏了,很舍不得,我们可以存钱再买一个。
孩子只有在不断得犯错、改错的过程中,才会逐渐成长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是“指路灯”,而不是“拦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