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说一碗水端平,一碗水很难端平。为了公平,如果你买同样的衣服、玩具,两个孩子并不一定都喜欢。给孩子买礼物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没走进孩子心里去,孩子不需要、不喜欢,就相当于没买,孩子也会感到你不爱他。
心理学家说,两个孩子需要的可能不是公平,而是更需要独属于他自己的专属感,每个孩子都需要单独和父母相处的时光。
两个孩子年龄不同、性格喜好不同,只有给予符合年龄的爱,投其所好,孩子才会感到被爱。
我们家两个宝宝相差11岁,两个孩子都需要拥抱,但需求是不同的。大宝想要妈妈拥抱是因为他想获得力量,二宝想要妈妈拥抱是为了获得安全感。从而给两个孩子的拥抱方式也不同,抱大宝会拍拍他的背,抱二宝就横抱在怀里了。
大宝喜欢电子零件,只要放手让他买喜欢的零件,他就认为得到了父母的关注和信任。二宝不需要买玩具,大宝玩过的玩具、给他做的玩具他都视若珍宝。没必要给二宝买电子零件,也没必要花同样的钱给二宝买礼物。
书中一句话说的很好,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最珍贵的。
3、大宝没有义务被动懂事兄弟姐妹之间,谦让也好,分享也好,并不是非做不可的义务,如果孩子不愿意,也是正常的。
如果大宝关心二宝,那不是理所应当,而是因为大宝良善。
当善意被看见,被珍视,才更容易延续。
有了二宝之后,大宝们就被要求懂事,以后要给二宝做榜样,要学着照顾二宝,要让着二宝。凭什么呢?二宝又不是给大宝生的,为啥要给大宝绑上精神枷锁。
大宝也是个宝宝,同样需要父母呵护和疼爱,他能做好自己就是让父母省心了,没必要承担照顾二宝的责任。
如果总是强调大宝为了二宝好好表现,他就失去了内在的原动力,本来为自己而活,成了为二宝而活,内心压力突增,反而会出现逆反心理,有不好的表现。
如果总是强调大宝应该为二宝做出牺牲,就是把大宝推到了二宝的对立面,让大宝感到二宝可恨。如果没有二宝,自己就是父母的掌中宝,有了二宝,自己就要受压迫。
人之初,性本善,大宝接纳二宝,他会发自内心的喜欢,想办法让二宝开心。他的做法可能会比较幼稚,也很可能不被二宝接受。
我们要注意甄别,大宝惹二宝哭,不一定是在欺负二宝,可能是哄孩子的方法不对,不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当我们善于发现大宝的友善时,积极引导,大宝对二宝的好会越来越多。
4、让大宝感受到二宝的爱父母调节大宝和二宝关系的时候,也学不需要很复杂的安排,只要能想办法让大宝感受到二宝喜欢自己,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大宝毕竟是孩子,很喜欢二宝,但是表达方式有问题,反而会让二宝哭闹起来。父母感到大宝在欺负二宝,大宝反而很受伤“我明明在对他好,想和他玩,他却不喜欢和我玩!”
有妈妈讲大宝总是欺负二宝,很多时候都是误解了。
拿我家例子来说吧,大宝很喜欢二宝,看到二宝就想抱他,抱起他后,总是抱的很紧,二宝感到不舒服,挣扎着逃离。
大宝认为二宝不想让他抱,不喜欢他,气得打他屁股。二宝“哇”大哭起来,我们不分青红皂白把大宝训一顿“你怎么打他呢?他还这么小!”大宝生气地摔门而去“你就是偏心眼,是他先不和我玩,不是我先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