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的第二重来源,是认知的格格不入。
米塔坚持认为她和拉吉生活得还不够好的原因即是二人并没受过英式教育,故而经济上富足的他们决不能再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她认为女儿皮娅必须要进入精英学校跟富人的孩子一起玩耍,这意味着在她的认知中,学校的好坏,决定着女儿一生的富有与贫穷,也决定了女儿的一辈子。
而对英语的认知,正如拉吉所说那样: “在印度,英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因为英语就是印度,印度就是英语,如果法国人或者德国人把英语说错了,那没有关系;如果印度人把英语说错了,他就成了废物,一无是处,无药可救。”
更没有想到,为了孩子上学,作为父母还要接受培训,一旦提出异议,辅导人员就会提出孩子不上好学校的连锁反应,让家长无话可说。同时,父母还需要接受专业人员进行填表、礼仪、语言等方面的训练,全部造假只为了呈现看似最真实的效果。
看似搞笑的背后,也看出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不易花费大量金钱为孩子铺路,只为了上升到更高一个阶层。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的认知都发生了变化,认知不仅仅是受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而且在等级化的社会中,人的认知也被等级化了。上层社会的阶层负责主导游戏规则,也塑造出来看似真实的形象。
03、最后,拉吉米塔为孩子选择了公立学校,谈谈孩子教育的几点思考:《起跑线》这部电影的最后,拉吉和米塔的女儿皮娅最终从优秀的私立学校--德里文法学校退学,走进了父亲资助的公立学校,可以说,影片中的拉吉夫妇以身作则,为促进教育公平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
在本文,我将结合电影中拉吉和米塔最终选择的改变,来谈谈关于孩子教育的几点思考:
① 精英教育真谛什么?美德教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影片的最后,拉吉决定在家长会上承认自己的欺骗行为,并揭穿校长的真面目。他安排公立学校的孩子们穿上德里文法学校的校服在台上表演。演出结束后,拉吉冲上舞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进这所学校不是你们在培养他们,而是他们在满足你们。”当拉吉说完时,有个别人想站起来为他鼓掌,却被周边的人制止。
尽管有很多人认为拉吉所讲正是他们心中所想或者是他们所赞同的。但是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声援拉吉。只有米塔一个人为他骄傲,为他鼓掌,与现场的静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当拉吉走到米塔身边时,米塔一句“我爱你,拉吉”胜过千言万语。
父亲拉吉最终内心顿悟,在正义和公理面前,终于从顺从中觉醒实现了个人人身的蜕变,他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什么是教育?到底教育的真谛是什么? 他用自己的良知与正义,告诉了我们美德教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② 家长的言传身教才是最重要的。
宋朝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朱熹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社会和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朱熹倡导“力行”教育思想,他认为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家长要正确树立价值观、道德观,个人行为,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与思想。
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就是这个意思,作为家长尤其要重视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给孩子树立榜样。作为父母,就应当以身作则,做到“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楷模”,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起到示范作用。
在我看来,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要做好表率作用,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的行为举止,孩子都会亲眼目睹,时间长了,就能激起思维的涟漪,伴随着孩子长大,家长良好的思想品德,就会潜移默化地植根到孩子的心中,变成他们日常行为的准则。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因为金钱,而丧失对生活的预判,放弃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金钱的价值,不是为了衡量社会地位,而是内心的重量。
③ 父母想法一致,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电影中,拉吉最后的做法,最终是得到了妻子米塔的认同。要知道得到妻子的认可,拉吉就更有勇气去面对内心的遗憾。当拉吉讲完之后,没有人为他鼓掌,虽然也有人认可他的想法,但面对校长,他们退缩了。米塔的掌声在这时候响起了,这也代表了她对拉吉的支持。
所以,无论何时,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都是很重要,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相伴者,也是孩子人生路上最强大的后盾,家长想法一致才能在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达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引导孩子成长。